诸葛亮回到府中早就安排好了应该做的事情,现在正在谋划下一步的行动,突然听说有孙策麾下的人来求见,终于连他也摸不着头脑了。但不管是什么事情,见过来人之后自然会有分晓,于是诸葛亮命令将使者带进城来,他要亲自接见。
来人却也是一个合格的使者,在诸葛亮面前同样能够不卑不亢从容镇定,等他将自己的来意细细说过以后,诸葛亮的心中才大致有了一个印象。原来,使者的意思是说——当年凌统的父亲凌操为了孙策忠心耿耿,南征北战,却在遇到甘宁的时候不幸战死,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是孙策却阻止了自己去报仇,非但如此,这些年来,孙策还处处袒护甘宁,更有甚者,凌统不过是偶逢一败,孙策就说要严厉处置他,多亏了他的好友们苦苦求情,才保住了凌统的性命。但这样一来,凌统已经彻底的对孙策失望,正好趁着这次孙策撤军的时候,他希望可以与诸葛亮里应外合,立下一点功劳好去投靠刘备。
诸葛亮听到此言竟然是毫无疑虑,对来人说:“壮士此来辛苦了,如果能够就此击败孙策,莫说是你家主人,便是你,也是我大汉的功臣,希望你回去告诉你家主人,要他做好准备,我一定会在恰当的时间发起攻击的,请他不要着急坏了大事,也不要没有准备到时候手忙脚乱。”
等孔明看到来人确实离开自己的军帐之时,脸色马上阴沉了下来,来回跺了几步,却还是想不透对方为何会用这么拙劣的手段。其实自己一听到孙策撤退的消息就知道这是个陷阱,以孙策的性格,怎么会在吃亏之前就匆匆撤兵呢?要说孙策能够想出这样一个计策来要是平常人也就被他骗过去了,但哪里那么容易骗到自己。——不过为什么孙策还会用这么拙劣的诈降计策呢?这么一来却变成了画蛇添足,凌统已经跟了孙策这么多年,要反还能等到今天,早在自己兵精粮足镇守地方的时候动手了,他这么一做只能更让自己确信孙策的此次撤军一定有诡计在里面。
想了半天,诸葛亮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孙策的计策里会有这么大的一个败笔,干脆不去想,反正他已经派出了不少探子,一两天之内就可以彻底的摸清敌人的动向,到时候就算孙策真的全军撤走,自己也大可以稳稳当当的继续推进。
就连诸葛亮也一样会有失算的时候,他派出去的探子很快就给他带回来一个让他大跌眼镜的消息——如果有眼镜的话——敌人果然再匆忙的向东面撤退,军队的数量根据他们偷偷的观察,应该就是孙家军的全部。诸葛亮听到这个消息多少有点动摇,难道东方真的发生什么让孙策不得不匆匆赶回的大事情吗?不对,如果没有凌统说要投降,自己还可能会谨慎的追击一下,但现在一定要再看一看,宁可错过机会也不能轻易的给敌人留下机会。
他的耐心终于得到了回报,最后一批的探子带回了他现在最需要的消息,诸葛亮的脸色终于由阴转晴。嘿嘿,孙策啊孙策,你终于要得到点教训了,诸葛亮马上召集手下准备出发。
要说什么消息能让诸葛亮喜形于色,话要从三天前说起。
那时孙策正在为益州军一直不与自己正面交锋而郁闷,却有手下亲信为他出了个主意,孙策一听甚和他的胃口,也是将自己身边的众人都叫到了一起,说起来他现在手下也没有什么谋士在叫大家一起参详不过是看看有没有什么太大的漏洞。
没有想到孙策将这个主意一说出来,马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手下的众人都纷纷反对,尤以这些家里的老臣为甚,黄盖劝说孙策道:“主公,千万不可如此冒险啊,当年老主就是因为如此轻率,才遭到黄祖老匹夫的暗算,我们兄弟几个一直为当年未能劝服老主而心存自责,如今您是江东的主心骨,可不能再冒这种险了。”
几个资格够老的人物也都纷纷如此劝说着孙策。一边的孙权也插言进来:“大哥,我也觉得这个主意太冒险了,虽然能因此取得比较大的战果,但危险实在不是应该由您来承担的,如果大哥想用此计的话,我看就让小弟来为大哥分忧吧。”此时的孙权已经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孙策知道他的志向非常远大,特意将他带到身边想让他锻炼一下。
现在听到孙权竟然主动请战,孙策欣慰的哈哈一笑说:“仲谋,没有关系,这条计策我已经想过了,只要我们可以做的逼真,自然会让敌人中计,到带兵杀敌的时候,你还是缺乏一点经验,你放心,以你哥哥的本领就算遇到什么危机,也定然会迎刃而解的。”
甘宁等人还在苦苦争取,希望可以将这个危险的活交给他们来干,但孙策自恃武艺绝伦,认为肯定不会有什么危险,众人苦劝无效,也只有由他任性一回,于是孙策开始安排依计行事。
……
此时的孙策正在山坳中等待消息,自己早已经派出人打探武陵城的消息,只要诸葛亮出兵的话,到最后,难免会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想到终于可以出了一口恶气,孙策的心中一阵畅快。他却没有发觉,危险已经渐渐逼近自己。
突然间,有士兵匆忙的跑到孙策的营帐中,气喘吁吁的对他说:“不好了,……大将军不……好了!”
孙策一见他的样子,皱了皱眉头喝道:“慌什么,有话好好说,什么就不好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