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越发不负责任,最终,更夸张的说法出现了。
“始皇帝如此庇护黑夫,莫非他,也是帝子?”
……
“武忠侯难道也是始皇帝的儿子?否则为何能得先帝之神助。”
“叔孙先生,是这样么?”
讲述到这暂时中断,杨喜抬起头来,认真地看着正挥笔记录他故事的叔孙通。
这儒生是昔日秦始皇博士,如今武忠侯身边红人,北伐军的舆论宣传,战前由季婴负责统战,打完仗就交给叔孙通润笔。
昨日大战方毕,叔孙通正是奉武忠侯之命,来战俘营寻找合适人选,与之攀谈,最后相中了带头投降的杨喜。
他要杨喜描述,从被抓壮丁成为一个助纣为虐的伪军——伪帝之军,到幡然醒悟,投诚北伐军的前后经历,心路历程……
此刻,叔孙通停下了手中的笔,有些愕然,杨喜的发问,与黑夫交待他的工作无关,但这个无知小卒之问,倒是提醒了叔孙通,他顿时暗暗拧了自己大腿一下。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有一件事,让叔孙通郁闷许久了,那便是君侯总喜欢到处标榜自己是“黔首之子”,甚至还固执地保留着“黑夫”这种土掉渣的黔首之名,硬是不改。
在攻破武关后,叔孙通曾建议黑夫改名“尉邦”,“邦”是国家的意思,大曰邦、小曰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彼其之子,邦之彦兮”……都是好话。这就和君侯未来的身份地位比较相配。
但武忠侯却先是一愣,旋即哈哈大笑,决然拒绝了此议。
“我和这天下大多数人一样,八代贫农,没有上古帝王和先贤的祖宗……”
他还笑道:“我就叫黑夫,不叫尉邦。”
末了又加了一句:“也不会叫尉元璋……”
这让叔孙通想不明白,当时一边琢磨着“元璋”其实也是好名,一边又腹诽道:
“君侯分明能轻而易举,攀附上古之帝王血脉,名正言顺,开启大业……”
“为何非要死守着低贱的黔首出身不放呢?”
……
第089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孔子昔日大开私学先河,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血统和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习性,能否成才,更多源于后天教育。
他秉承有教无类,教出了一大批出身卑微的弟子,这批弟子中的子夏、曾参又再传授业,使私学大兴,间接推动了公族落,士人起的战国之风……
但时隔三百年,叔孙通作为孔门后学,一边认为庶民士人通过教化能身居高位,一面又坚持帝王的血统论。
天子应运而生,必有神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遂有殷商始祖契。
姜原践巨人之迹,而身动如孕,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而不踏,而弃之于冰湖之上,天降飞鸟,以其羽翼覆盖婴孩,这便是周人始祖后稷。
有了殷周的神化起源作榜样,后世诸侯无不对自己的祖先大肆美化,燕国那种姬氏旧贵族承周之业,楚国自诩帝高阳及祝融大神之后自不必说。
后起的秦、赵、魏、韩、田齐,也无不加尊祖先之事迹,尤其是田齐,在祖先虞舜之上,又找了黄帝做高祖,各国纷纷效仿,也将世系上延到炎黄、少昊时代。
所有诸侯都有显赫的出身,没几个上古帝王做祖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我之所以厉害是因为祖宗给力——这种观念深入人心。
所以叔孙通想不明白,武忠侯为何不随大流呢?
他常为此事苦恼,但今日却被杨喜一下点醒,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对杨喜的无知询问,叔孙通只笑而不答,暧昧地说道:
“这种事,除了始皇帝和武忠侯之母糖妪,谁知道呢?”
而这两人,都已不在人世了!只要武忠侯一点头,还不由着他叔孙通乱编,只要故事足够传奇,哄杨喜这样的无知黔首,简直是轻而易举!
将这件事记在心里,叔孙通又拿起笔来:“方才说到武关之战后了,你继续说。”
杨喜应诺,谈起这半个月来发生的事……
……
“十日前,吾等退兵至峣关之后,因为武关之事传得神乎其神,据说是武忠侯引来始皇帝之灵,导致山摇地动,武关城墙坍塌一里,压死了无数人,众人都不敢在峣关城下御敌了。”
“武城侯王离遂让大军驻扎蓝田……”
“从吾等回驻蓝田开始,士气大降,便有逃卒出现了。”
杨喜记得,七八天前,有一批去蓝田山砍柴的兵卒迟迟未归,杨喜等人奉命骑马去查看,却见林场已无人影,拉木头用的人力辇车扔在原地,那数十名士卒竟在屯长带领下,一齐逃了……
这是商鞅变法后,秦军中绝少发生的事,因为在前线当兵服役的人,身后往往牵连着一家老小,一人潜逃,全家株连,就算怕死,也得掂量掂量代价。
可如今,秦人,刻板顺服的老秦人里,却出现了集体叛逃……
王离大怒,让骑从去捉拿逃卒,要军法处置。
杨喜却很理解,二世皇帝之政不得人心,据说还信任奸佞,乱杀大臣,再加上武关的事,北军早无战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七月新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