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跟随曹操_张建邦【完结】(805)

  徐盛没有立即接那血淋淋的帛书,而是看着那细作身上的伤痕,皱着眉头问道:“怎么回事,怎么还从肚子里挖信?不是四个吗,怎么就剩下一个?”

  那斥候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嘿嘿,将军,他们这几个都是硬汉,一看被我们发觉了,就拼命反抗。有一个在同伴掩护下还把信吞进自己肚子,要不是我们反应快,把他牙都敲碎了,就被他把信嚼碎了。不过他以为把信吞了我们就没招,真是太天真了”

  徐盛叹了口气,这几个斥候过去是吃人肉的亡命匪徒,挖开肚子取信的事情也就他们能做得出来。徐盛并没有怀疑这情报的可靠度,如果敌人是想迷惑自己,那么曹军信使就不应该拼命毁信才对。他将那血淋淋的帛书在火把下慢慢展开,定睛去看……

  不好,信上说曹军主力来援,已经到了雩娄雩娄距离这里不算太远,顶多一两个时辰,曹军主力就能冲过来是立即撤退还是等消灭了七宝山曹军后再走呢?

  徐盛还来不及思考下,突然江边燃起大火,坏了他猛地跳了起来,我的拦江铁索啊这下拦不住曹军水军了曹军肯定是想水路夹攻,将我军一举歼灭在这濡须山下。多亏他们之间联系不畅,七宝山上曹军提前发动,这才使这企图提前暴露。

  这个险地不能久留,绝对不能让曹军把我的亲信部曲给消灭在这里要想保住荣华富贵、要想在江东氏族中建立徐家势力,那我的部曲绝对不容有失。徐盛立即果断下令:“传我命令,全军立即赶往濡须水口南岸,放弃濡须山”

  (感谢“都说俺是好孩子”的打赏,奉献三千五百字实惠章节。大家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

  .

  VIP章节目录 第七卷第七十章 做人当如曹孟德!

  第七卷第七十章做人当如曹孟德!

  话说曹植指挥敢死队突袭濡须水边得手,纵火焚毁拦江铁索,为曹军战船清理出水道。.而徐盛中了蒋济之计,不愿意过多折损实力的他立即撤离营寨,为了及时避开曹军主力,徐盛放弃了对赢火所部的围攻。就这样,七宝山之役赢火重伤、曹军损失八成,而江东部队损失也在万人左右,这场战斗,没有胜利者。

  很快,曹铄率领三万后续部队来到濡须山下,一时间,锦旗招展、锣鼓飞扬,十分热闹。不过曹军并没有赢得水陆并进的机会,因为此时徐盛所部已经在吕蒙派出的部队接应下,在濡须水边重新建立大营。虽然徐盛顾忌曹军水军重型弩炮的威力,将大营建立在远离濡须口的一处高地,但是他所选的大营地势十分巧妙,正好卡在了两条交通要道之间,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而且孙策也已经率领匆忙征集的一万士卒来到了濡须口,正与曹军隔江对峙。

  其实曹铄此次出击,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攻城拔寨,而是最大可能地消耗孙策所部的战争潜力。这时正是农忙季节,曹军人力资源充沛,职业化的辎重部队不需要过多的民夫就可以满足后勤补给的需求。而孙策所部派系林立,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损,不会主动来做劳役,孙策也需要用辎重分配来牵制众将部曲的发展,以利益来维系他和将军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孙策不得不征集大量青壮来服徭役,免不了耽误农时,影响收成。这就是曹烁正大光明的阳谋,孙策情知中计,但是也无可奈何

  所以曹铄并没有着急来打什么大战、决战,他只是按部就班地经营濡须口东西二关,指挥部队坚守营寨,时不时以小股部队偷袭孙军,保持一种紧张态势。曹铄还命令工程兵部队监督奴隶们拓宽道路、修建直道,方便中央用兵。

  此处已是江南腹地,奴隶们主要来源于倭岛,后世那些个极富“人道主义”精神的历史爱好者常常感叹:倭岛原住民没有倒在频发的地震、海啸中,却将所有的血汗都埋在了大汉那四通八达的直道网络中,每一里直道下都埋藏着数十缕不能归国的倭岛哀魂。后世倭岛原住民男子的集体消亡,邪马台女儿国的建立,都是曹铄雄心勃勃的筑路工程带来的后果。

  闲着没事,曹铄想起来后世的活字印刷术,他与随军的能工巧匠共同研究,在大汉科技司的帮助下,终于将此技术成功研制出来。曹铄过去泡中文网的时候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人家回到古代立马印报纸、印杂志,赚钱不少。可是等曹铄想要尝试一下的时候,才发现,在这个识字率极低的时代里,这些都是意yin而已。不过曹铄也没有全部丧失信心,随着曹军士卒识字班的长期以来的教育,随着大汉三年制义务速成教育制度的落实实施,相信曹铄在有生之年里还是能够看到报纸满天飞的。

  活字印刷术研究成功后,曹铄立即用它来刊印义父曹操刚刚写出来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将此全文印发各部队,组织士兵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曹烁觉得曹操的这篇文章回顾了统一中国北部的过程,表达了作者以平定天下、恢复统一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文章写得坦白直率、气势磅礴,充满了豪气,充分表现出政治家的气度和见识。认真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提高全军的思想境界很有帮助。

  文章大意如下: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还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唯恐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因此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最后义愤填膺,托病还乡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