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要求又称《卡尔斯巴德纲领》,主要内容有八条:(一)苏台德日耳曼人同捷克人的地位完全平等;(二)承认“日耳曼种族苏台德支”是 统一的“法定人格”;(三)在捷克斯洛伐克确立日耳曼区,并通过立法承认其区界;(四)在日耳曼区内一切公众生活部门实行充分的自治;(五 )对那些生活在本民族区以外的日耳曼人给予保证;(六)结束苏台德日耳曼人1918年以来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并对他们由此所蒙受的损失 予以赔偿;(七)承认在日耳曼区由日耳曼人担任公职的原则;(八)日耳曼人有信奉“日耳曼思想”的充分自由。
汉莱因在解释其《纲领》时称,所谓“日耳曼思想”就是德国纳粹党的“国家社会主义思想”。
他还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改变外交政策,废除其与法国、苏联所签订的盟约,转而依附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充分认识到,接受《卡尔斯巴德纲领》不仅意味着其领土要分裂,而且意味着将失去主权,成为德国的附庸。
4月25日,捷克总理米兰·霍德日阿宣布坚决拒绝这个《纲领》,但同意与苏台德日耳曼人谈判解决问题。
同时,他把捷克政府对《纲领》的分析和态度照会通知给盟友法国政府,并要求其做好准备在必要时履行条约义务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独 立和领土完整。
法国总理达拉第当时刚上台不久,对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心中无底,遂于4月28日带领外长庞纳到伦敦找张伯伦和哈里法克斯磋商。
达拉第说:“一旦德国无端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准备履行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保证。”
张伯伦说:“非常欣赏你们的这种态度。
但重要的是捷克斯洛伐克不要招惹德国进攻。”
达拉第说:“法、英两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采取一致的立场和行动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应劝说捷方在国家安全允许的范围内向苏台德日耳曼人做出尽可能大的让步。
同时,我们两国应坚定地向德国申明: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受到武力进攻,英、法将确保其独立。
我们两国如果向德国表明这样的立场,不仅会增强捷克斯洛伐克的信心,而且可以提高波兰、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士气。”
张伯伦说:“总理先生的见解不无道理。
但我不相信希特勒会毁灭捷克斯洛伐克。
我担心,如果我们两国向德国表明这样的立场,可能会引起德国的对抗,从而导致战争。
这样一来就无法挽救捷克人遭侵略、遭灭亡的命运了。
我可以让我们驻德国大使单独发表一项声明,说如果在捷克政府与苏台德日耳曼人谈判过程中德国对捷克诉诸武力,而法国为了履行义务 而被迫进行干预的话,那么英国就不能保证它不会进行干预。”
从张伯伦的谈话,达拉第已经充分意识到,如果德国进攻捷克,英国绝不会立即援助法国和捷克。
而没有英国的援助,法国是不能履行其条约义务的。
同时,张伯伦也意识到,捷克政府已成了他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障碍,应当努力防止法国对捷克政府的坚定支持。
在达拉第与张伯伦在伦敦磋商的时候,捷克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了。
汉莱因早就估计到了他们炮制的《卡尔斯巴德纲领》不会被捷克政府接受,因此预先策划了示威闹事行动。
捷克总理4月25日刚一宣布拒绝接受《卡尔斯巴德纲领》,汉莱因就指使他的党羽在各地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此后,苏台德日耳曼人的示威闹事连日不断。
闹事者多次挑起事端,制造骚乱,迫使警察开枪镇压,造成多起流血事件。
汉莱因借机从德国要来大批武器,组织武装力量,于5月13日正式成立“冲锋队”,用以“保护”苏台德德意志党组织的游行和集会。
这时,捷克斯洛伐克又不断有关于德军在捷德边境集结的传闻。
5月19日,《莱比锡报》发表了德军调动的消息。
同时,捷克和英国的情报部门都得到“可靠情报”,获知德军4个摩托化师已在捷克边界集结,并做好了突袭捷克的准备。
这在捷克乃至欧洲引起轩然大波。
捷克政府于5月20日在赫德拉欣宫召开会议,根据贝奈斯总统的提议,决定发布“局部动员”令,召集部分后备役人员和某些技术人员入伍 。
征召兵员工作进行得顺利而迅速。
当晚发生了一个事件,使得捷克斯洛伐克民众担心可能引起战火:赫布区两个苏台德德意志党党徒骑着摩托车在捷德边境迅跑。
捷克警察示意让他们停下并询问口令;他们拒绝停下。
警察随即开枪将此二人击毙。
但由于当时德国尚未做好入侵捷克的准备,这件事除引起汉莱因党羽的一些谩骂和德国宣传机构的恐吓之外,并未引起局势的重大变化。
---------------
21.幕后交易(3)
---------------
由于捷克进行局部动员,英国也紧张起来。
英国外交部5月21日指示英驻德国大使汉德逊立即探询德国的意图,并派武官马克法尔伦上校到德捷边境察看德军有无异常动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