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莫洛托夫接替李维诺夫担任苏联外交部长。
5月8日,英国政府正式答复苏联,拒绝了李维诺夫的建议。
这使得苏联更加怀疑英国的企图。
为了苏联自身的安全利益,斯大林遂决定同德国人拉关系。
5月17日,苏联驻德国代办阿斯塔霍夫根据外交部指示会见德国外交部官员施努尔,先是谈苏德贸易问题,尔后转到政治问题上来。
阿斯塔霍夫说:“苏联和德国在外交政策上并没有冲突,因此两国没有抱敌意的理由。
确实,在苏联有一种受德国威胁的感觉。
但是,毫无疑问,这种受威胁的感觉和在莫斯科的不信任心理是有可能消除的。”
5月20日,莫洛托夫在莫斯科接见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
在谈到恢复中断了两个半月的苏德贸易谈判问题时,莫洛托夫说:“如果能建立必要的政治基础的话,两国之间的贸易谈判是可以恢复的 。”
舒伦堡说:“你所说的‘政治基础’是什么意思呢?”莫洛托夫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这是两国政府都应考虑的。”
莫洛托夫的话很快传到希特勒那里。
希特勒鉴于英、法在波兰问题上态度越来越强硬,因而想到应当同苏联“建立比较过得去的关系”以制衡英、法。
他指示里宾特洛甫对莫洛托夫做出答复。
5月25日,里宾特洛甫召集国务秘书威兹萨克和法律司司长高斯开会研究如何落实希特勒指示的问题。
他们起草了一个给舒伦堡的指示稿,交希特勒审阅。
“指示稿”说:“德国和苏联之间在外交事务方面并不存在实际的对立。
现在是考虑德苏关系正常化的时候了。
意德同盟并不是针对苏联的,它完全是针对英法同盟的。
“如果事与愿违,我们同波兰发生冲突的话,我们坚定地相信,那不会引起对苏联的利害冲突。
在解决德波问题时,不论用什么方式,我们都将尽量考虑苏联的利益。
“我们看不出有什么东西能真正诱使苏联积极参加英国的包围政策。
因为这意味着苏联单方面承担义务而得不到英国任何有价值的报酬。
英国将再次执行它的传统政策,让其他国家为它火中取栗。”
希特勒5月26日看过这份“指示稿”,认为它“说过了头”,因此指示暂时不发。
在希特勒犹豫不决的时候,张伯伦在四面八方暴风雨般的批评之下,于5月27日指示英国驻苏联大使向苏方表示,英国同意开始谈判互助条 约、军事协定和对受纳粹德国威胁的国家做出担保。
但英国和法国没有及时派出高级谈判代表,只是让其驻苏使节与苏方进行一般性会谈。
5月31日,莫洛托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痛斥西方国家犹豫不前。
他说:“英国和法国要是认真想同苏联一道制止侵略的话,那就必须抛开枝节问题,在三个主要问题上达成协议:(一)缔结一项纯防御性 质的三边互助条约;(二)对中欧和东欧国家,包括所有与苏联接壤的欧洲国家在内,做出担保;(三)缔结一项明确的协定,规定三国彼此间提 供并且向受到侵略威胁的小国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援助的形式和范围。”
---------------
24.大战前夜(2)
---------------
莫洛托夫还宣布,同英、法的谈判并不意味着苏联将放弃同德国和意大利“从实际出发建立商务联系”。
为打破谈判僵局,莫洛托夫6月初建议英国派外交大臣到莫斯科来谈判。
哈利法克斯不愿意去。
前外交大臣艾登表示愿意代他前往,但张伯伦反对艾登去。
后来,哈利法克斯决定派职业外交官威廉·斯特兰去。
斯特兰曾在英国驻苏联大使馆任职,后调回外交部。
他精通俄语,但在国内外均不知名。
英国派这样一位低级外交官去领导代表团直接同莫洛托夫会谈,这表明英国对于与苏联建立同盟一事,并没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斯特兰于6月14日到达莫斯科。
随后他与法国代表同莫洛托夫进行了11次会谈,仍然毫无进展。
苏联方面感到很失望。
7月初,《真理报》发表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最高苏维埃外交委员主席日丹诺夫写的一篇文章,指出英、法不想在平等的基础上同苏联缔 结条约。
日丹诺夫写道:“在我看来,英国和法国政府似乎并不想努力达成一项苏联能接受的真正的协议,而只是想谈论一项协议,以便好同侵略 者缔结协定。”
英、法开始与苏联进行谈判,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
希特勒担心,苏联和英、法有可能达成协议。
因此,他不愿过早地与苏联接触,怕上苏联人的圈套。
但墨索里尼对与苏联改善关系感兴趣。
5月30日,他给希特勒发出一份备忘录,说:“轴心国家在反对富豪政治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斗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同苏联的目标是一 致的。
应当谨慎地向苏联放出一些触角,试探有无修好的希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