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两国领导人决不能坐失时机而应当机立断。
我们获悉,苏联政府有澄清德苏关系的愿望。
不过,根据过去的经验,这种澄清通过通常的外交途径只能慢慢达到。
因此,我准备到莫斯科做一短期访问,以元首的名义向斯大林先生提出元首的意见。
在我看来,只有通过这样的直接讨论才能使局面有所改变,从而不是不可能为德苏关系的最后解决奠定基础。”
向苏联发出明确信息的同时,希特勒于8月14日在上萨尔斯堡召开军事会议。
希特勒说:“伟大的戏剧现在已经接近高潮。
要取得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胜利虽然不能不冒风险,但是我在慕尼黑领教过的人物都不是能打世界大战的人物。
英国和法国不会冒险打仗。
因此,波兰很可能是单独应战。
我们必须在一两个星期内打败它,让全世界都看到它已垮台。
这样别的国家就不会再设法搭救它了。
苏联决不是肯为他人火中取栗的。
他们并不感到对西方负有什么义务。
他们了解必须摧毁波兰的道理,并且对划分势力范围有兴趣。
我正在考虑是否派一个显要人物到莫斯科去跟苏联人谈。”
希特勒要求军事指挥官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战前准备工作,做到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8月15日,舒伦堡会见莫洛托夫时宣读了里宾特洛甫的电报。
莫洛托夫听完表示欢迎德国想改善对苏关系的愿望。
他问:“德国是否有兴趣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呢?是否准备运用它对日本的影响来改善苏日关系并消除在中蒙边境的冲突呢?是否愿意与 苏联一起对波罗的海国家做出担保呢?”莫洛托夫说:“这些问题都必须具体讨论。
德国外交部长到这里来,就不会仅仅是交换意见,而是要做出具体决定。
所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莫洛托夫的建议8月16日传到希特勒那里。
希特勒很高兴,因为这正是他所希望的,但他等不及“充分准备”了。
因此他指示以里宾特洛甫的名义给舒伦堡发“特急”电报,向莫洛托夫说明:“德国准备同苏联缔结一项互不侵犯条约,如果苏联同意的 话,这项条约的期限为25年,期限未满不得废除。
此外,德国还准备同苏联一起对波罗的海各国做出担保。
德国也愿意发挥影响来改进并巩固苏日关系。
元首的意见是:鉴于不论哪天都可能发生严重事变,亟需从根本上澄清德苏关系,并澄清各自对当前问题的态度。
为此,我准备在星期五(8月18日)以后的任何时候飞赴莫斯科,由元首授以全权来谈判德苏关系的全部问题。
而且,如果时机成熟的话签订相应的条约。”
他还要求舒伦堡立即上报苏联的反应。
8月17日晚,舒伦堡去会见莫洛托夫,向他宣读了里宾特洛甫的电报。
莫洛托夫听完后未做评论,而是拿出苏联政府对里宾特洛甫8月14日电报的书面答复照会念了起来。
“照会”首先尖锐地指出了德国以往种种反苏行径,然后说苏联欢迎德国改变敌视苏联的政策,并且坚持通过先缔结贸易协定、再缔结互 不侵犯条约和“特别议定书”的步骤来改善苏德关系。
“特别议定书”将规定缔约双方“在这个或那个外交政策问题上的利益”。
读完“照会”后,莫洛托夫对里宾特洛甫准备访苏表示“甚为满意”,说这证明德国的态度十分认真;但认为德国外长来访,仍需要做充 分准备,“因为这样的访问必然会大事张扬,而苏联不喜欢招摇,宁愿不声不响地做些实际工作”。
---------------
24.大战前夜(5)
---------------
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盼星星盼月亮,8月18日终于在焦急中收到舒伦堡的电报,但一看内容,便着急了,因此立即以里宾特洛甫的名义给舒 伦堡发了一封“特急”电报,指示他立即安排再次晋见莫洛托夫,向他说明:“德波关系一天比一天尖锐,不论哪一天都会发生公开冲突。
元首认为,我们必须不致在正当努力澄清德苏关系时,对德波冲突的突然爆发缺乏心理准备。
必须在事先就加以澄清。
为此,我建议立即动身去莫斯科。
我将由元首授以全权,来全面地、最后地解决全部问题。
我到莫斯科后将能够签订一项特别议定书,明确规定缔约双方在这个或那个外交政策上的利益,例如在波罗的海划分势力范围问题。
然而,这种解决只有当面讨论才行。”
里宾特洛甫还特别指示舒伦堡,决不能从莫洛托夫口中得到“不”字,必须全力说服莫洛托夫同意他立即访问莫斯科;因为“公开的德波 冲突可能很快爆发,我能立即访问莫斯科是我们最大的利益”。
电报发出后,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十分焦急地等待着苏联的回音,因为让德国海军潜艇和战列舰开赴英国海的命令压在希特勒的书桌上, 要等苏联有了回音才能发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