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贝克仍坚持无论如何不让苏军进入波兰领土的立场。
8月20日,贝克正式拒绝了英、法的要求。
至此,苏联与英国、法国为集体安全而进行的谈判实际上已完全失败。
8月21日,伏罗希洛夫告诉杜芒将军:“法国和英国方面已经将政治和军事谈判拖得时间太长了。
因此,我不能排除可能发生某种政治事件。”
8月22日,“政治事件”发生了:里宾特洛甫带着希特勒亲笔书写的全权证书、带着大批随员动身前往莫斯科,当日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 过夜;23日中午乘飞机到达莫斯科,匆匆忙忙在大使馆吃过午饭,便急着赶到克里姆林宫去会见斯大林和莫洛托夫。
双方讨论了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议定书,没有什么大的分歧。
里宾特洛甫提议在条约前言里加上“德苏两国形成友好关系”的话。
斯大林冷冷地说:“苏联政府在被纳粹政府劈头盖脑倾倒了6年大粪之后,不能突然间把一项苏德友好宣言拿到群众面前来。”
德苏“友好”的话被去掉了。
然后,双方就国际形势问题交换了意见。
斯大林问,意大利和日本有什么野心?里宾特洛甫含糊地做了回答。
谈到英国问题时,斯大林说:“英国派来的军事代表团从来没有告诉苏联政府,他们要什么。”
里宾特洛甫说:“英国老是想破坏德苏关系。
它是软弱的,只想叫别人给他打仗,好让它僭取统治全世界的霸权。”
斯大林表示同意这种看法,并说:“如果英国真正统治了全世界的话,那是因为其他被它吓唬的国家太傻的缘故。”
谈到反共产国际协定问题时,里宾特洛甫辩解说:“这个协定不是针对苏联而是针对西方的。”
斯大林当然知道这是鬼话,遂轻蔑地笑笑,然后说:“事实上,反共协定主要是吓坏了伦敦金融界和英国的店主们。”
8月23日深夜,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在《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附属议定书》上签了字。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双方约定,任何一国都不得进攻对方。
如果其中一方成了第三国的敌对行动的目标,另一方将不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给予第三国以支持。
双方决不参加直接或间接针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一)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所属地区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立陶宛的北部边界 应成为德、苏两国势力范围的边界。
(二)在波兰所属地区发生领土或政治变动时,德、苏的势力范围大体上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散河一线为界。
(三)缔约双方的利益是否需要维持一个独立的波兰以及这个国家的边界应如何划定的问题,只有在今后政治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中方能予以 明确规定。
在任何情况下,两国政府都将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关于东南欧,苏联提请注意它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宣布它对这一地区没有利害关系。
8月24日,里宾特洛甫兴高采烈地飞回柏林。
8月25日,伏罗希洛夫正式通知英、法军事代表团:“鉴于政治形势业已改变,继续谈判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
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联暂时避免卷入战争,赢得了巩固国防的时间;但它使得德国得到苏联中立的保证,希特勒可以放手发动侵 略波兰的战争了。
希特勒在8月23日“条约”签字后,下令按计划于8月26日拂晓4时30分向波兰发动进攻。
8月25日下午6时30分,阿托利科大使向希特勒递交了墨索里尼的一封信。
信上说:“如果德国进攻波兰,而波兰的盟国又向德国展开反攻,那么我事先通知你:鉴于目前意大利的战争准备状态,我觉得最好在军 事方面不采取主动行动。
不过,如果德国能立即把物资和原料交给我们,以便抵抗法国和英国主要是针对我们的进攻,我们就可以立即参战。”
当晚7时30分,波兰与英国的互助条约正式被两国议会批准生效。
这两件事给希特勒以很大打击。
希特勒大骂墨索里尼“背信弃义”、张伯伦“卑鄙愚蠢”,他考虑需要看一看能不能让墨索里尼支持他的行动和能不能避免英国的干预, 因此决定立即停止进攻波兰的一切行动。
---------------
24.大战前夜(7)
---------------
这时,德军主力部队已经进入攻击出发阵地,有的在前沿已经与波军接火。
不过,德波边界交火事件近几个月时有发生,8月26日凌晨的交火并没有引起波兰的特别关注。
8月26日,希特勒给墨索里尼写了封信,问意大利需要什么武器装备和原料,要在什么时限内提供。
意大利三军首脑开了一份作战12个月“最低需要清单”发给希特勒。
其中原料即达2620吨之多,武器仅高炮就要150门。
当天,希特勒复电称,有些原料,如煤、钢,可如数提供,许多原料则难以供应。
他要求墨索里尼设法为德国牵制英、法军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