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恩威并施,逼迫他们签订互助条约的行径敢怒而不敢言。他们对斯大林领导集团缺乏信任,对波罗的海三国未来的前 途忧心忡忡。蒙捷尔斯表白说:“这意味着拉脱维亚历史上的转折点。”乌尔布什斯则指出:“立陶宛是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签订条约的。” 爱沙尼亚的谢利捷尔在签约的同时即提交了辞呈。
苏联政府在互助条约签订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西欧战事的发展尚不明朗,采取了谨慎的观望政策。苏联的考虑是,英法与波罗的海三国 有着良好的关系,一旦英法取胜,苏联与德国势力范围的划分协议将没有价值。苏联如根据苏德协议对波罗的海采取行动,英法将视其为敌对 性行动而出兵干涉;而苏联在波罗的海的政策只具区域性,需要服从全局的需要。为此,苏联政府严令军政领导人不要干涉波罗的海国家的内 政。1939年10月14日,莫洛托夫致电驻维尔纽斯全权代表:“必须禁止同左翼团体的一切来往,只能和政府、官方团体保持联系。”10月21日 ,波兹尼亚科夫更加尖锐地指出、“你们——全权代表处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武官,在立陶宛应无条件禁止干涉两党事务。”10月23日,莫 洛托夫向驻塔林的全权代表尼肯金娜也发出了同样的指示:“你们应当明白,不能出现干涉爱沙尼亚内部事务的任何举动。”10月25日,国防 人民委员部就红军进驻问题发布命令,要求全体官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干涉三国内政”,称“关于波罗的海国家中苏维埃的议论与我们的政 策是根本矛盾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挑衅言论……如果军人中存在这种苏维埃的情绪和言论,就应当彻底清除,今后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制 止”。
由于苏联严格遵守互助条约所承诺的义务和采取了不干涉内政的政策,波罗的海三国在签订互助条约之初的那种恐惧的心理日益消失,对 苏联政府的信任感也不断增强,双方的关系趋于和缓。
第二阶段:正式兼并阶段(1940年5月—8月)。1940年5月10日,德军入侵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10日,卢森堡不战而降。15日,荷 军投降。28日,比军投降。英、法军队连连受挫,在敦刻尔克面临绝境。斯大林见德军顺利西进,英法两国也自身难保,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 ,开始改变过去信守互助条约的政策,转而准备吞并波罗的海。
5月25日,苏联方面挑起事端,声称“在立陶宛政府机关的庇护下”,出现了红军战士失踪的事件。照会立陶宛政府立即停止挑衅,否则, 苏联政府将采取特别措施。立陶宛政府为了止息苏联的愤怒,次日答复要“立即进行详细调查”。28日调查委员会成立。但是,苏联政府醉翁 之意不在酒,继续促使冲突升级,坚决拒绝与立陶宛调查机关进行任何合作。立陶宛方面为防止事态发展,一面表示“衷心欢迎苏联政府对查 明事件所提出的一切要求”,一面进行了一系列逮捕,并加强对苏军驻区附近居民的监视。6月7日立陶宛总理梅尔基斯、6月11日外交部长乌尔 布什斯赴莫斯科与苏方会谈,力争解决冲突。6月14日,又应莫洛托夫的要求免除了内政部长斯库恰斯和政治警察署波维伊季斯的职务,以表示 解决这一事件的诚意。
但是,苏联方面仍不断扩大事态,声称波罗的海三国缔结军事同盟以反对苏联。苏联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波罗的海三国1934年9月12日订 立的同盟条约,不仅曾被苏联政府视为集体安全的一部分,而且苏联在与三国签订互助条约时也没有任何反对保持这一同盟的要求。6月14日, 苏联继续加大压力,莫洛托夫发表声明说:“立陶宛政府力图使苏军不能驻在立陶宛……粗暴破坏了与苏联签订的互助条约,并准备侵犯苏联 边境。”公然破坏了自己承诺的互不干涉内政的承诺。要求立陶宛政府:1将斯库恰斯、波维伊季斯送交法庭审判;2在立陶宛组成“有能 力、有决心保证忠实执行互助条约和坚决压制反对者的政府;3保证“苏军自由通过立陶宛领土,以便部署立陶宛的重要中心,苏军人数应足 以保证互助条约的实施和防止反驻军的挑衅行动。”并要求立陶宛在10个小时内作出答复,否则,“苏军将立即开进立陶宛”。
立陶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在苏联最后通牒到期前15分钟,乌尔布什斯通知莫洛托夫,立陶宛接受一切要求。
立陶宛被迫就范后,苏联政府又故技重演,于6月16日向拉脱维亚公使科钦什和爱沙尼亚公使A·列伊递交了声明,指责两国签署的波罗的 海协定,要求两国成立新政府并同意苏联驻军,限令在6个小时作出答复。两国政府势单力薄,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了苏联所提条件,原政府宣 告辞职。
---------------
3.东方战线(3)
---------------
三国政府被迫让步后,苏联政府责成杰卡诺佐夫、日丹诺夫、维辛斯基以特使身份赴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谈判新政府的组成问题 。三国总统迫于苏方压力,完全接受了苏方指定的候选人组成亲苏政府。帕列茨基斯为立陶宛总理,基尔亨廷为拉脱维亚总理,瓦列斯为爱沙 尼亚总理。苏军相继进驻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新政府的成立和苏军相继进驻各国,实际上使三国完全丧失了独立性。他们在实行任 何一项重要措施时都得秉承莫斯科的指示或莫斯科代表的旨意行事。当三国政府请求苏联政府给予内部自治权时,莫洛托夫回答说:“这是已 决定了的事。”7月14日,三国同时进行议会选举,宣布成立苏维埃政权。1940年8月初,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会议决定吸收立陶宛、拉脱维 亚、爱沙尼亚为苏联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三国正式为苏联兼并。结果,苏联增加了1704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86万人 口。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