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战全景纪实_沈永兴/朱贵生【完结】(187)

  苏联方面长期认为,赫斯飞英后曾经有过某种深入的淡判或策划,由德国和英国联合起来进攻苏联,但该项计划最终流产了。苏联方面最 近公布的克格勃绝密文件表明,赫斯飞英是英国方面诱骗的结果。英国情报部门假意答应谈判一项和平解决方案,以把赫斯骗到英国。而在希 特勒于1941年6月22日进攻苏联前夕,赫斯相信能够说服英国与德国签订和平条约。这些绝密文件包括充当苏联间谍的英国人金·菲尔比的两份 绝密报告。菲尔比通过他的朋友、英国外交官汤姆·杜普雷获得情报后,于1941年5月22日向在伦敦的苏联情报人员报告:赫斯在飞来英国之前 给汉密尔顿公爵写过信,但这封信被英国情报部门截获。赫斯认为英国国内存在强大的反丘吉尔派,他们想利用他飞来英国同德国人媾和。因 此,英国情报部门在赫斯于1941年5月11日在苏格兰降落以前,早已知道赫斯要来英国。

  ---------------

  8.赫斯疯了?(8)

  ---------------

  1941年5月10日深夜,希特勒将赫斯副官送达的信件阅读完毕,不露声色地问道:“现在赫斯在哪里?”并暗中通知戈林和里宾特洛甫(请注 意未通知戈培尔和希姆莱),因为赫斯约定如果使命进展顺利,就向苏黎世的姑妈拍发电报。5月11日,希特勒终日没有收到赫斯的只言片语, 对赫斯使命能否成功的怀疑有所增加。当天下午,在戈林和里宾特洛甫来到上萨尔茨堡的伯格霍夫别墅之后,赫斯的副官方遭逮捕。5月12日, 希特勒对赫斯或许可能成功的希望化为泡影,遂安排新闻处长迪特里希发布公报,命令纳粹党办公厅主任马丁·博尔曼行使赫斯的职权,向小 豪斯霍弗尔询问赫斯飞英的细节。5月12日夜晚,德国广播电台播发公报,内称赫斯业已违背命令驾机起飞,至今仍未回返;赫斯“留下的信件 以其混乱状态而不幸地表现出精神错乱的迹象,这使人感到党员赫斯恐怕是妄想症的牺牲品”,因此赫斯的座机或许已在某地坠毁。公报并未 透露赫斯业已飞往英国媾和。5月13日,在英国政府宣称赫斯在苏格兰降落并受有轻伤之后,希特勒向集中在上萨尔茨堡的纳粹党高级官员指出 :“在指挥官们随时可能奉命开始最为困难的军事行动(指入侵苏联)的时刻,赫斯离开了我。当我的高级政治领导人根据他自己的计划离开战 场的时候,我怎么能指望我的将军们服从这项命令?”因此党应当将赫斯的名字从其记忆中勾销。鉴于德国人民对赫斯事件的解释存在“可怕” 的情绪,希特勒和戈培尔决定于5月13日晚发布第二份公报。公报声称“赫斯似乎处于幻觉之中,这种幻觉使之感到通过在过去认识的英国人之 中采取个人行动,能够促成英国和德国之间的谅解”,“国家社会主义党对这个理想主义者沦为这种灾难性幻觉的牺牲品深表遗憾。然而,这 丝毫也不会影响强加给德国的这场战争的继续。”沃尔夫·赫斯认为希特勒和戈培尔似乎不想将后门堵死,故而实际上承认赫斯“对于元首的 大量和平方案的了解比任何人都多”。既然赫斯已经“叛逃”,那么赫斯家族也就在劫难逃了。其实不然。1941年10月2日,赫斯的父亲去世, 希特勒给赫斯的母亲发去私人唁电。博尔曼据此得出希特勒并未与赫斯家族断绝关系的结论,亦随后发出唁电。

  综上所述,完全可以认为赫斯飞英并非自作主张,而是奉令行事;“精神错乱”、“发疯”、“幻觉”都是纳粹为摆脱赫斯使命的失败所 带来的困窘而寻找的托辞。不过,赫斯的使命只有希特勒、戈林、里宾特洛甫等极少数纳粹要员知情。至于具体的飞英日期,则是赫斯自行决 定的。

  沃尔夫·赫斯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分析研究,认定赫斯飞英是英国情报机构设定的圈套。其中最重要的事实是,赫斯飞抵苏格兰之时,汉密 尔顿公爵正在苏格兰西海岸的特恩豪斯空军基地值班,通过雷达掌握有关情况。而在此之前,汉密尔顿公爵曾亲自驾机升空观察。

  ---------------

  9.两巨头的手握到了一起(1)

  ---------------

  罗斯福总统对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狼子野心可谓洞若观火。罗斯福试图有所作为,却受到两条绳索的束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盛行的 孤立主义和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中立法。

  孤立主义的知名人物查尔斯·林德伯格上校,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斗英雄和王牌飞行员。他的广播听众很多,据称仅次于罗斯福总统 。林德伯格极力维护美国的“和平”与“孤立”,告诫人们:“有人说,我们的国境线就在欧洲。这是外国的宣传,千万不要上当。我们东有 大西洋,西有太平洋,这还不够吗?大洋是个大屏障,连飞机也难以飞越。”

  孤立主义势力的头面人物有参议员威廉·博拉、海勒姆·约翰逊和杰拉尔德·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修正派历史学家认为,德国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悲剧”责任最少的国家之一。如果德国不应对这场战争负 主要责任,那么,凡尔赛条约就是可怕的欺骗与不公,而美国人民正是被骗去为一种没有价值的事业进行战斗的。这些所谓的“新观点”在 1932年以后,由于一些耸人听闻的揭露而燃烧起来,并且迅速在公众之中传播。1933年,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就有关武器贸易及其在世 界政治中的“有害影响”进行调查。1934年4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由参议员杰拉尔德·奈提出的准备对军火工业进行特别调查的决议案,奈出任 调查委员会主席。奈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声称,战争主要是经济原因引起的。调查报告肆意夸大银行家和企业家对于参战决策的影响,从而歪曲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美国公众读到调查报告之后,普遍感到了一种遭受愚弄的屈辱,因此下定决心“这种悲剧性错误不应重犯” ,“不参与欧洲战争,加强国内民主,美国人就可以作出最大贡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