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深深领会了马克谟的意思,便在翻译这段话时,特向蒋介石说明:“马克谟是说,要从老虎嘴里要食,向日本要钱。”
“说得更明白一些,”马克谟把烟头在烟灰缸上一拧;“就是先争取统一,以此为条件,高价把东北卖给日本,用卖的钱好好把关内搞好 。
这样,我们美国同你好好建设关内,让日本集中力量去经营东北。
日本与苏联早晚会打起来,我们等它们两败俱伤。
这个么,”他哈哈大笑:“你二位自然会明白。”
马克谟告别蒋介石夫妇后,便急如星火赶去东北。
6月13日,即日本代表林权助离去不到24小时,他就来到了奉天,并立即与张学良取得联系,在奉天美国领事馆接待了张学良的心腹杨宇霆 。
他了解了张学良的想法和担心后,亲自到朝鲜做了一次实地调查。
一周后,马克谟又在奉天与杨宇霆进行了一次长谈。
他首先告诉杨宇霆日本军队在朝鲜的情况,说明从日本军事准备的速度看,要向中国动武,多则需要5年时间,少则需要3年时间,这段时 间少帅完全可以利用,与蒋介石合作。
接着他分析了美日在中国的势力分配和发展前景,让杨宇霆三思。
不到3天,杨宇霆的态度完全变了。
6月23日,张学良召开了东三省军民联合会议,讨论保安总司令人选及东北易帜等问题。
6月25日,张学良派邢士廉到达上海,告诉蒋介石:“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已不成问题。”
---------------
5.山雨欲来(4)
---------------
蒋介石立即给张学良发电,予以嘉勉。
7月4日,张学良正式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张学良虽然集国难家仇于一身,但他深知要想报仇雪恨,赶走日本帝国主义,仅奉军力量远远不够。
他一面采取措施,稳定政局,防止日本关东军乘机发动武装进攻;一面积极促进南北议和,统一国家。
7月6日,他派特使带着他的亲笔信到达北京,联系东三省易帜和撤兵等重大问题。
当日,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人正在香山碧云寺向孙中山先生之灵告祭北伐完成。
蒋介石扶棺痛哭,泪流满面。
哭灵之后,与李、冯、阎在碧云寺召开了善后会议,研究处理张学良改挂青天白日旗和军队编遣问题。
蒋介石对张学良易帜的想法十分赞同,7月25日回南京后一再催促张学良尽快易帜。
张学良在南京政府的催促和东北民众的拥护下,进一步坚定了易帜决心,遂于1928年12月29日在奉天省府礼堂举行了易帜典礼。
12月31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张学良为国府委员、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作相、万福麟为副司令,并通过了东三省及热河省委员名单。
从此,东三省升起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代表民国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进入历史博物馆,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张学良易帜,这对蒋介石和马克谟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于是一个盛大的庆祝宴会在蒋介石的官邸隆重举行。
蒋介石以统一中国的伟人,踌躇满志,与夫人一起向各位举杯祝酒。
孔祥熙、宋子文夫妇春风得意,四处应酬。
马克谟公使略带醉意,狂笑不止:“先生们,中国统一了,东北问题解决了,至于红军么,不要担心!
”
他拍拍胸脯;“有大美国在,这些少得可怜的红军有什么可怕?哈哈……哈哈!
”
日本在东北的基本方针是让东北独立,成立傀儡政府,使东北真正成为日本的一统天下。
张学良却在美国的暗中操纵下,与蒋介石合作,实现了中国的统一,这当然引起日本政府和军部,尤其是关东军的极大愤慨。
在日本看来,张学良是在美、英影响下长大的,当时他的顾问端纳就是英籍澳大利亚人。
从感情上说,张学良无论如何也不会像他父亲张作霖一样与日本合作。
日本还清楚地看到,苏联自1928年开始实行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以来,经济迅速增长,军事力量空前强大起来,已从三面包围了满洲。
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抢占满洲也只是时间问题。
所有这一切,只靠外交手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付诸武力。
基于上述看法,日本帝国主义按照“大陆政策”的总方针和“东方会议”确定的新政策,加紧了武装占领满蒙的各种准备。
1928年9月,研究制定了《对华政策要点》,其中心内容是以防止共产主义分子潜入东三省为名,分裂中国。
1929年5月,由日本少壮右翼军人组成的法西斯组织“一夕会”开会,并通过了《重点解决满蒙问题的决议》。
“一夕会”的成员,诸如河本大佐、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石原莞尔等都是侵略中国的罪魁祸首和急先锋。
1929年下半年,“九·一八”事变的具体策划者之一、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中佐,奉命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