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也是这么认为,暴跳如雷。
8月17日,克鲁格被解除职务,立刻去柏林报到。
克鲁格知道这意味什么。
---------------
12.未遂谋杀(8)
---------------
当晚,他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劝他结束战争。
第二天,克鲁格动身回德国,下午3点,他们一行到达凡尔登,停车吃饭。
克鲁格给兄弟写了封信,让副官寄出,接着说:“我们在一刻钟内出发。”
克鲁格不准备走了。
他独自走进树林,服下氰化钾,几秒钟就死去了。
盖世太保的罗网把在家养伤的隆美尔元帅也逮捕了。
1944年10月13日,隆美尔接到命令去柏林报到。
隆美尔拒绝了。
第二天两位将军来到隆美尔家,要求同他单独谈话。
谈过话后,两位将军在门外等着。
隆美尔面色苍白,对儿子说:“我已经告诉你母亲,我将在一刻钟内死去。
房子已被包围,希特勒指控我犯了叛国罪。
由于我在非洲的战功,才给了我服毒自杀的机会。
如果我接受,我的家人和参谋人员将不受影响。”
隆美尔同那两位将军走了。
20分钟后,隆美尔夫人接到电话,说隆美尔在开会途中死于脑血栓。
“黑色乐队”被彻底打垮了。
由于时运不济,更因为自己内部的人优柔寡断、变节叛变,“黑色乐队”错过了一个个机会。
戈林嘲笑说:“他们真是笨手笨脚,多蠢的傻瓜!多幼稚,手里有那么多王牌,却搞得一塌糊涂。
——真是初出茅庐之辈!”希特勒向“黑色乐队”大砍大杀,有7000人因受牵连而被杀。
希特勒牢牢控制住了德国,决心把战争打到底,但他已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此时盟国庞大的战争机器在诺曼底海滩把德国西线军队碾得粉碎后,又一刻不歇地向德国边境冲去。
德军残部丢盔弃甲,仓惶东逃。
在东线,苏军正全面反攻,把德寇赶出苏联。
---------------
13.苏军大反攻(1)
---------------
1944年初,世界战争局势日渐明朗,同盟国形势越来越好,苏、美、英三大国的军事、经济势力迅猛增长,已大大超过德、日。
1943年这三个主要盟国生产的飞机比轴心国多25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5倍,火炮和迫击炮多36倍。
苏、美、英三国武装部队的总人数超过德日将近1倍。
由于战略主动权已掌握在同盟国手中,它们已具备了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的一切条件。
但是,德国和日本仍有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以德国为例,1943年它利用本国和被占领国的资源,生产了25万架飞机,10万多辆坦克和强击火炮。
到1943年12月1日为止,德军总人数为10169万人(陆军709万人,空军1919万人,海军726万人)。
其中作战部队为6682万人,后备军为3487万人。
希特勒几乎占领了整个欧洲,侵略军分布在很多国家,但重点仍然在苏联。
苏联的武装部队更加强大了。
至1944年1月1日,苏军(不含内地各军区)人数已达8562万人。
其中陆军7337万人,空军536万人,海军391万人,国土防空军298万人。
作战部队为6354万人,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约为488万人。
此外,在远东、后贝加尔和南高加索还驻有大量部队。
到1944年初,苏德战场上双方兵力、兵器对比如下:苏军德军比例人员(万人)6354490613∶1火炮和迫击炮956045457017∶1坦克 和自行火炮525454001∶103作战飞机10200307333∶1根据敌我力量的消长和苏德战场上的变化,苏共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和大本营于 1943年12月中旬召开了联席会议,对国内经济、军事、政治形势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对双方力量对比和战争前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得出结 论:苏联人民已在军事、经济方面取得了对敌人的优势。
这一优势再加上其他因素,对今后战争的进程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苏军在兵力兵器方面已超过敌人,并且掌握了作战主动权,部队处于有利态势,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储备,后方工作协调,使作战部队能 有条不紊地得到后勤保障。
因此,苏军不仅有能力在一两个方向上,并且可以在整个战略正面连续地准备和实施一系列大规模战役。
1944年初,冬春进攻战役的目的是粉碎苏德战线两个战略侧翼的敌军,解放仍被敌人占领的大片国土。
重点是解放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和克里米亚,以便春季能在这一带推进到国境线。
在北面,彻底解除对列宁格勒的封锁,将敌军逐出列宁格勒州。
1943年底,苏军即为列宁格勒战役进行准备。
从1944年1月14日起,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和波罗的海红旗舰队,在列宁格勒州35万名游击队员的配 合下,先后对德国第18和16集团军发动进攻,至2月底胜利结束。
这一战役击毙德军官兵9万人,俘敌7200人,彻底解除了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