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装甲部队还没到前线就遭惨重损失,只能躲在树林里等待天黑。
7日就这样过去了。
隆美尔没有泄气,第二天,下令德军3个装甲师从贝叶至卡昂向英、加军结合部进攻。
可距前线最近的德军第21装甲师还未出击,1000架盟军滑翔机就降落在要通过的路上。
伞兵们从机舱里拖出反坦克炮。
一顿猛轰,德军坦克仅剩55辆。
隆美尔又命党卫队第12装甲师派出1个半团,与第21装甲师余部从盟军手中夺回贝叶,结果闯入盟军舰炮射程之内,被打得遍体鳞伤。
从勒芒赶往诺曼底的装甲训练师一路不断遭空袭,油罐车几乎全部被击毁。
到了诺曼底必须加油,但在当地又不知去哪里找油。
当天下午,隆美尔和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都认为,靠第7集团军和西线装甲集群已无法占领盟军诺曼底滩头,于是下令诺曼底的德军 就地固守待援,等援兵到来后发动反攻。
盟军“解放者”号轰炸机编队出击。
第一次攻击波后,盟军后援部队和装备通过海滩的雷区开赴前线。
盟军击退了德军的第一次反攻,立刻巩固滩头阵地,把孤立的滩头阵地联结起来。
6月12日,美军占领卡朗坦,把“犹他”和“奥马哈”连结了起来。
美军后来同英军会合,把整个5个滩头联成一体,但英军仍未占领卡昂。
美军占领了卡朗坦,使隆美尔大为不安。
因为两支美军,即美国第5、第7军会合,肯定将挥师西进,把科汤坦半岛变成孤岛,瑟堡就会像熟透的桃子,落入美军之手。
隆美尔立刻命令刚从布列塔尼半岛开来的党卫队第17装甲师夺回卡朗坦。
德军集中重炮猛轰美军,之后坦克、步兵扑向美军阵地。
美军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两军恶战,德军一度突入卡朗坦城内450米,但被击退。
美军就势向北进至蒙特堡。
隆美尔见党卫队第17装甲师攻城未遂,知道德军已无力将盟军赶下海。
盟军空军居绝对优势,德国装甲部队和大部队白天无法行动,难以握成拳头,给盟军致命一击。
隆美尔这时才觉得龙德施泰特元帅的纵深机动防御战略,确是深谋远虑,便于6月19日当面要求希特勒,将诺曼底的德军撤离战场,在基纳 河、索姆河一线进行机动战,同时尽早与盟国媾和。
希特勒拒绝了这个建议,说:“别把诺曼底说成是敌人的桥头堡,而要看作是敌人在法国的最后一块土地。
敌人过不了今年夏天!”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下士,似乎看透了盟国的“坚韧”计划,开始把驻守加来的第15集团军的一部和驻布列塔 尼的部队调往诺曼底,想把诺曼底变成第二个加利波里,把盟军困在滩头。
希特勒下令德军“不得后退一步”。
长达一个月之久的诺曼底滩头争夺战开始了。
诺曼底、布列塔尼地区的地形很特别。
当地农民喜欢在自家农田四周筑起土堤,土堤上栽种仙人掌或低矮的灌木丛,形成灌木篱。
经过几百年的耕作,整个地区变成这种方方正正的树篱农田。
从飞机上望去,尤如绿格绸缎,与大海遥相辉映,颇为壮观。
盟军情报和作战部门知道诺曼底地区这种独特的地形,却未料及这种地形给盟军进攻造成的巨大障碍。
---------------
15.血战诺曼底(5)
---------------
由于整个地区长满灌木,盟军难以发挥海空军优势。
地面上视野狭窄。
每块由树篱、土堤围起的农田都如一个阵地。
坦克和装甲车辆遇到土堤时,只能低速爬堤,到达堤顶时,正好暴露出装甲最薄的底部。
早在等候的德国步兵利用这一时机,立刻发射反坦克火箭。
那些侥幸爬上土堤的坦克也难以穿过厚厚的树篱,很快又成为德国步兵的猎物。
在这种地形上,大炮、坦克毫无用武之地。
德国守军隐蔽在灌木丛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盟军坦克打成火炬。
盟军士兵最有效的武器,只能是冲锋枪、步枪、手枪,甚至刺刀、匕首和铁锹。
两军短兵相接,把诺曼底的灌木丛、果园变成了屠宰场,双方伤亡大得骇人。
盟军向瑟堡、圣洛和卡昂3个方向扩展滩头登陆场。
美国第7军军长乔·柯林斯少将曾参加过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在那里崭露头角,被人称为“雷电”乔。
在经验丰富的军长的指挥下,美第7军以一码一码的速度,在6月26日才以25万多人的代价占领瑟堡。
德军完全、彻底地摧毁了瑟堡港。
盟军工兵用了3个星期时间,清除了水雷、沉船、定时炸弹,重新开放瑟堡港。
7月初,布莱德雷将军用12个师向战略重镇圣洛发起猛攻,但灌木丛几乎折断了布莱德雷的剑。
他的12个师用了17天时间推进了7英里,在7月18日才最终占领已成一片废墟的古城圣洛,却损失了4万人,再也无力前进。
这场战斗如此残酷,一个美国军官这样报告:连续几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