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事都涉及到谁先过莱茵河的荣誉问题。
第一件事是蒙哥马利在2月下旬不让辛普森过河。
当时辛普森过河简直是易如反掌,而蒙哥马利却横加制止。
这件事使所有的美国人都极其不快,但出于战术上的谨慎考虑还多少能说得过去。
第二件事就不是了。
蒙哥马利在原先的渡河计划中把美军排除在外,只让一个军(2个师)编入英国第2集团军,而其他的2个军共9个师则留做预备队。
布莱德雷听到这种安排,肺都要气炸了。
辛普森和美国第9集团军的官兵则目瞪口呆,连英国第2集团军司令登普西将军也看不下去,劝说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这才作罢。
但做了一点小手脚,只给了辛普森三座浮桥。
布莱德雷从这些事上得出一个结论:蒙哥马利一心一意要把第一个强渡莱茵河的殊荣放在自己的头上,而根本不考虑为战争胜利作出重大 贡献、占盟军总兵力3/4之强的美国军队的荣誉。
布莱德雷要同蒙哥马利较劲,让巴顿先过河,早早就把蒙哥马利的过河日期告诉了巴顿。
巴顿像疯了一样拚命向奥彭海姆狂奔。
他把坦克和装甲车编在一起,让步兵搭乘坦克,一路如入无人之境。
他不仅要同蒙哥马利争高低,还相信快速推进能让德国人惊慌失措,是减少伤亡的最佳办法。
3月20日中午,距蒙哥马利渡河还有72小时。
巴顿来到集团军先锋第12军军部,叫来军长埃迪少将,嚷道:“我要你明天在奥彭海姆过河!”奥彭海姆此时距美因兹还有25公里,让一个 军在24小时内行军25公里,还要渡河,简直不可能!埃迪说道:“我只请您再给我一天的时间。”
“不行!”巴顿狠狠挥了下手臂,吼道。
埃迪身材高大,挑战般地盯着巴顿,没有说话。
巴顿也怒视着埃迪。
对峙了一会儿,巴顿冲了出去。
巴顿一走,埃迪叫来前锋第5师师长欧文少将,说:“必须渡河了,乔治老是心事重重,发脾气。”
在以后的36小时里,埃迪的第12军官兵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终于在22日天黑前赶到奥彭海姆。
晚上10时,第一批美军悄悄地乘冲锋艇,一炮未放就到达对岸。
对岸德军措手不及,被打得落花流水,根本无力组织抵抗。
到天亮时,6个营的美军渡过莱茵河,只伤亡了28人。
巴顿兴高采烈,给布莱德雷打电话:“布莱德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已过河了。”
这是巴顿的参谋长的主意,要等到蒙哥马利就要宣布渡河时再宣布。
“天哪!你是说渡过莱茵河了吗?”
布莱德雷抑制着感情道。
“当然是。
昨晚我的一个师悄悄渡过去了,附近的德国佬很少,还蒙在鼓里,所以不要公开宣扬。”
第二天,美军10个师抵达奥彭海姆,2个师通过浮桥到达彼岸。
晚上10时左右,布莱德雷又接到巴顿的电话:“布莱德雷,”巴顿在电话那头扯着嗓子高叫,“务必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渡过莱茵河 。
我要让全世界知道,第3集团军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布莱德雷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立刻举行记者招待会,先介绍了雷马 根之战,最后宣布巴顿在奥彭海姆渡过莱茵河的特大新闻。
布莱德雷特别强调指出,美军在没有空军和空降兵的支援下,可以在任何地点顺利渡过莱茵河。
布莱德雷是冲着蒙哥马利说的。
德军西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出身空军,但陆战战绩辉煌。
自1943年7月以来,一直在意大利同盟军作战,曾长期使盟军寸步难行,深得希特勒赏识。
雷马根大桥失守后他被调任西线总司令。
他上任后就紧盯着雷马根和韦塞尔,知道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很快就要出击,合围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
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巴顿会在奥彭海姆渡河。
他知道形势严重了:不仅B集团军群处境险恶,南边的G集团军,也由于巴顿渡河,已成为夹在巴顿和帕奇的美国第7集团军之间的瓮中之鳖 。
---------------
19.百万盟军:前进!(3)
---------------
德军的整个西线防御体系马上就要崩溃了。
凯塞林想抢在蒙哥马利动手之前把巴顿赶到莱茵河西岸。
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动手,蒙哥马利的铁锤就砸了下来。
3月23日黄昏,几千门盟军大炮向韦塞尔周围的德军阵地一齐开火。
丘吉尔、艾森豪威尔、布鲁克都赶来观战。
晚上10时,英国第2集团军的突击队员,头戴绿色贝雷帽,登上水牛式两栖装甲输送车,向莱茵河对岸冲击。
几分钟后,装甲输送车又返回运第二批突击队员。
驾驶员说:“对岸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热。”
晚上10时30分,201架英国轰炸机向韦塞尔投下1000吨炸弹,把城市夷为平地。
这时,巴顿正兴高采烈地给布莱德雷打电话。
24日1时,美国第9集团军的2000门重炮发出怒吼。
一小时后,第一批美国突击队员踏上莱茵河东岸,几乎未遇抵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