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关东军花了更大的精力豢养和扶持已逊位的宣统皇帝溥仪。
溥仪生于1905年,是专横残暴的慈禧太后的侄孙。
他3岁登基,是清王朝的第十代皇帝,也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帝王。
他从小在太监和嫔妃群中长大,养成了孱弱、怪僻而又狂妄自大的性格,动辄以鞭打太监来发泄不满。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溥仪被迫退位,但仍给予优待,让他继续留居紫禁城,当关门皇帝。
1917年,他12岁时,在张勋拥戴下,第二次登基,又做了12天的皇帝。
张勋失败后,他再度退位,但仍过着小朝廷的生活。
溥仪在皇宫内,完全接受遗老遗少的一整套封建帝王教育,终日梦想恢复“祖宗基业”。
长到十六七岁时,曾一心想去欧洲留学,妄图学成后,利用西方的“先进”力量,复辟大清帝国。
1924年11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进北京,宣布永远废除皇帝称号,并逼溥仪限时离开紫禁城。
溥仪先居住在其父的醇王府,后经过罗振玉和郑孝胥等亲日派与日本勾结,逃到日本兵营,然后到日本使馆居住。
他在日本使馆居住时,几次深夜来到紫禁城外的河边,望着辉煌的角楼和威严的城堞。
他暗暗发誓:“将来必以一个胜利君王的姿态,就像第一代祖先那样,重新回到这里来。”
不久,经过日本特务的策划,他于1925年2月23日夜8时许,穿着日本服装,诡称日本人,在北京前门车站坐上三等兵车,逃至天津日租界 “静园”里。
从此,有远见的日本特务机关便把这个贵重的“活文物”、“政治物资”收藏起来,以备使用。
当时土肥原等人把溥仪劫持到天津的意图是想扰乱平津治安,如获成功,让溥仪在北平就位,铲除张学良在华北的力量,将东三省全部让 给日本。
这是他们最理想的结果。
此计不成,则劫持溥仪到沈阳,做“满洲国”傀儡。
溥仪在日本期间,曾用黄绢给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写了一封密信,请求日本出兵中国,帮其恢复帝位。
信写好后,特派皇室日本家庭教师远山猛雄送去。
同时还用黄绢给日本法西斯组织“黑龙会”首领头山满写了一信,信中说:“溯自辛亥禅政,瞬已廿载,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需如何奠安东亚,拯苏民生,深望阁下加以指导。
兹遣家庭教授远山猛雄往见,请当面详。”
溥仪与日本军政要人书信频繁,“九·一八事变”前夕,他已从鹿儿岛日本驻军大队长吉罔安直的密信中得知,日本打算利用他的身份“ 有事于东北”。
7月10日,在东京读书的其弟溥杰回国度假,日本特务组织特让他告诉溥仪:“张学良在东北闹得很不像话,满洲在最近也许要发生点什么 事情……请宣统皇帝多多保重,他不是没有希望的。”
7月29日,日本侨民受日本特务的密令专门到天津访问溥仪,并赠给溥仪一把日本折扇,上书“天莫空勾践,时非无范蠡”,两句诗,暗示 溥仪等待时机,再登皇帝宝座。
---------------
8.人间地狱(2)
---------------
一连串的消息和暗示,使朝思暮想重登皇位的溥仪心驰神往,急不可待。
但他并不知道,他在东北当皇帝的问题,日本外务省却持否定态度。
日本币原外相11月1日给日本驻天津总领事桑岛主计一个很长的电报,让其劝说土肥原和溥仪。
电报中说:“宣统帝的出山虽与独立国的建立并无直接关系,但外界认为满洲独立国是由我方策划的……对以任何方式带去宣统皇帝一事 都将激起世界舆论的愤慨”,“引起9国公约国的纠纷”。
另外,“现今满蒙居民绝大多数是汉族,因此,拥立宣统皇帝,在满洲本地名声也不好,何况对中国各部和世界各国的影响。
在反革命、反民主主义的阴谋等口号下,情况更可想而知。
这样就会出现日中之间永远不可能谅解的局面。
总之,宣统复位之计划,实是错误,将来日本应付满蒙,将自食此举之恶果”。
桑岛主计接到币原外相的上述指示后,立即严加戒备,防止溥仪出逃。
但此事引起关东军的极大不满。
11月4日,以坂垣的名义致电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要其通知日本外务省,不要干涉关东军带走溥仪之行动。
并详细说明了此举对关东军的重要性,保证行动不露痕迹。
由于日本军部力量强大,且深得天皇的宠信,外务省无可奈何,只好默认。
土肥原为了实现关东军的计划,于11月2日秘密来到天津,立即会见了溥仪。
他告诉溥仪:“就满洲目前的发展情形看,陛下宜在11月16日以前离开天津,此机不要错过。
日本天皇非常赞称陛下之复辟。
复辟后,日本可与陛下订立国防密约,承认陛下独立的新国家,日本军队也可以在满洲独立后退出,国际联盟或会干涉,但如果中国军队 向满洲开进,则日军必能将其打败,并尽一切方法支持满洲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