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的物质损失达2500多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1700亿美元的损失还要多出800亿美元。
这样严重的经济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
各国为了转嫁危机,以邻为壑,竞相争夺国外市场,展开了空前的倾销战、关税战和货币战,国际气氛急剧恶化。
在这场你死我活的争斗中,德、日两国或因国内市场狭小,或因国外市场受美、英、法控制,明显处于不利地位。
它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地位,竞相仿效意大利,在国内建立法西斯专政,加紧扩军备战,决心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 围,从而使国际关系日益紧张。
到30年代初期,随着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终于在欧洲和亚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
1931年日本首先拉开战争序幕,制造“九·一八事件”,发动侵华战争。
1935年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发动侵略战争。
---------------
2.墨索里尼崛起乱世(1)
---------------
1919年3月23日,意大利米兰市的空气特别沉闷。
大街上,为生计而奔忙的市民们东来西往,表情木然,谁也没有注意到,一批心怀鬼胎的人,三三两两地钻进了圣·塞波尔克罗广场旁边 的一座大厅。
这伙人经过热烈讨论,决定成立一个名为“战斗的法西斯”组织,并推举贝尼托·墨索里尼为首领。
“战斗的法西斯”宣称,它的宗旨是“用军队的组织,组成一个革命团体,恢复意大利固有的国性,铲除赤化势力”。
当地报纸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注意,只是简单地报道了这一活动。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开始只有54人参加的小组织竟像雨后的毒蘑菇一样越闹越大,不仅席卷了整个意大利,而且影响所及,越过国界, 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思潮,并在意、德、日形成一股力量,建立了政权,成了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根源。
那么,这个贝尼托·墨索里尼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开创的法西斯运动为何能够如此猖獗?说起来可就一言难尽了。
贝尼托·墨索里尼于1883年7月29日出生在意大利弗利省维亚村一个破产的小土地所有者家庭。
其父亚历山德罗·墨索里尼是个铁匠,从事农具的生产和维修,但是对政治很感兴趣,崇拜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并参加了意大利社 会党。
其母罗莎·马托尼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和受人尊敬的小学教师。
墨索里尼是父母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墨索里尼小时候不但淘气,而且霸道,在全村都出了名。
他同别的孩子玩耍时,总是充当指挥的角色,说一不二。
假若有谁不服从他的命令,轻者一顿臭骂,重者一通恶打,就连他的弟弟妹妹也不例外。
有一次,母亲带他去教堂做弥撒。
到了教堂门口,母亲特意把他留在教堂外边,嘱咐他老老实实等着,不要胡闹。
谁知母亲刚刚离开,墨索里尼就爬上教堂外边的一棵橡树,先从树上的鸟窝里捉到四只小鸟,然后坐在树杈上,用树枝将小鸟的眼睛全都 戳瞎。
当人们做完弥撒从教堂走出来时,他便居高临下,用橡树果实和被折磨死的小鸟投打这些虔诚的教徒,人们都骂他残暴,缺乏教养,墨索 里尼的母亲感到既羞愧又生气,而他却得意地哈哈大笑。
墨索里尼9岁那年,父母省吃俭用,特意为他选择了一所离家较远但较有名气的学校。
开学那天,父亲套上车,亲自送儿子上学。
一路上,千叮咛万嘱咐,告诫儿子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斗殴。
墨索里尼默默地坐在车上,一声不吭。
在家乡野惯了的墨索里尼对学校生活很不习惯。
他随意破坏学校纪律,更不懂得尊敬老师,班里许多同学都挨过他的打。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把邻座同学拧得嗷嗷惨叫。
老师批评他,他却和老师顶撞起来。
老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手板。
他认为受了委屈,气呼呼地回到座位上,抄起桌上的墨水瓶就向老师扔去,差一点打中老师的脑袋。
还有一次,他同班里一位同学为件小事发生争论,由于辩论不过那个同学,便用铅笔刀把那位同学的手割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
学校为严明纪律,决定将这个屡教不改的家伙开除。
父母对他虽然非常失望,但仍然设法将他送进了另一所小学继续读书。
在新学校里,墨索里尼仍然是个出名的闹事者,哪件坏事也少不了他。
老师和同学一提起他没有不摇头的。
要不是他父母经常去学校赔礼道歉,他早就又被开除了。
就这样,他勉勉强强地念完了小学。
上中学之后,墨索里尼好像变了一个人。
他人长高了,开始懂得认真学习,成绩也较好,经常受到老师表扬。
课余他阅读了大量书籍,特别是文学着作,如但丁的《神曲》,雨果的《悲惨世界》。
他文笔犀利,有时写些短文向报刊投稿。
节假日里,他常常替多病的母亲在本村小学代课,或帮父亲抄写社会党的宣传材料,一有空闲还练习演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