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回到家中后,正是中午,他不禁黯然神伤,没想到自己一直效忠的官家,竟然会作出让他如此失望的事来。
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爹,你又遇到麻烦事了?”
朱松转过身去一看,只见是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少年,相貌清秀,戴着书生头巾,身穿一件青布长衫,正关切地望着自己。
朱松见到此少年,方叹了一口气道:“熹儿,此事不谈也罢,你最近几天去余杭书院温习没有?过年后,朝廷就要重开科举了!我还指望你能高中状元,为爹脸上也争口气呢。”
这少年正是朱松的儿子朱熹,今年刚好十七岁。他听朱松这一问,方撇了撇嘴道:“去余杭书院有什么用?我又不去当诗人。”
“诗人?”朱松一听,不禁一愣。他虽然是礼部侍郎,但却是管的祭祀这一方面的事务,新科举的事,他只知有这么一回事。但对于如何进行,却是一点也不清楚。
“是啊!余杭书院教的那些四书五经,只能去参加新科举中的文学科目考试,可这科目录取的学生不但少,而且全是送到文学院去专门研究诗词文章的。根本不列入官员编制!”朱熹解释道。
“啥?不列入官员编制?只研究诗词文章?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事了?”朱松一听,顿时一惊。
“是啊!城门口的公告栏已经贴出来了,明年立chūn之后就正式举行新科举考试,分类县试、省试和殿试三级,全国同时进行。不过是先进行殿试,再进行省试,最后进行县试!”朱熹微微有些疑惑道:“爹,你不是也在礼部吗?难道还不清楚?”
“我又不管科举这一块的事务,这些事现在已经交给李清照那个女人在负责了……唉,岳云真的是倒行逆施,不过是因为李清照马上要嫁给他老爹岳飞,就把一个女人弄到朝中为官!真是世风rì下啊!”朱松痛心疾首地说道。
朱熹却是不以为然道:“爹,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妥啊!易安居士才华出众,擅长诗词国学,且为人公正,不偏不倚,民间对她评价也极高。担任礼部侍郎,主管全国考试,也算是量才施用啊!”
“唉,你这孩子,怎么尽在胡说?女子就应该好好在家相夫教子,怎么可以入朝为官呢?这可有伤风化啊!”朱松喝骂道。
“可孩儿看汉王的三位夫人,在朝中为官和在军中为将,皆干得十分出sè啊!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我们又何必拘泥于她们的xìng别呢?”朱熹反驳道。
“你怎么就知道和爹抬扛?是听了谁的鼓惑?”朱松顿生jǐng觉。自己这儿子以前可不这样的啊。
“我是到临安学院去学习时,听了老师的课,才明白过来的!之前我也觉得难以接受,但后来多听了一些之后,却觉得老师说的很对!比如说妇女能顶半边天,男女平等这些话,其实是蛮有道理的!”朱熹回答道。
“临安学院?是不是岳云出兵荆襄,进攻刘琦之前成立的那个学院?”朱松脑海中突然记起,好象是有这样一个才成立不久的学院。
“是的!现在临安学院里开的课程全部和新科举考试的科目是一样的,去听的人很多呢。学院开的班都一扩再扩呢。”朱熹正sè道。
“好了!熹儿,那学院你最好少去。最近城里可能会比较乱,会有大事发生。”朱松关切地说道。
“哦?爹,究竟有什么事?我看你一回来就闷闷不乐的!”朱熹好奇地问道。
朱松听闻之后,不禁又勾结了刚才的思绪,叹道:“唉,还不是刚才去皇宫见了官家……”
“官家?不会吧。上午我在临安学院时还见着他了的!”朱熹奇道。
“哦,我是说的太上皇。”朱松这时方蓦然jǐng觉,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他们这群要起事的人,都称赵构为官家。可在其他人眼里,官家乃是指的赵琢,而赵构是太上皇。
但愿熹儿不要因此起疑吧。朱松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了。他可知道自己这儿子是聪明绝顶的。(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一章少年朱熹
朱熹听后,却是叹了一口气,劝慰道:“爹,我知道您还忠于太上皇,反对汉王掌握朝中大权。但您看看,太上皇当政时,我朝连战连败,丧失北方大片领土,财政拮据,官吏,民不聊生。而汉王掌权只有一年不到,但各地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金军和辽军皆被击败。被金军洗劫的江南之地也很快恢复了元气。新皇登基,高丽、rì本、安南、占城等海外诸国皆来朝贡。这可是太上皇在时从未出现的事。只要人民过得好,何必在意谁当政呢?”
朱松一听,却是气得吹胡子瞪眼道:“熹儿,你怎么会站在岳云一方说话?武将干政,原本就是朝廷大忌,而且岳云扶持赵琢上台,名义上尊其为我大宋新帝,却不将朝政交于他手,对朝中诸事皆擅作主张,自号首相,大权独揽,乃是实实在在的jiān臣啊!你可别被他的一些收买人心举动蒙蔽了啊!”
朱熹苦笑着摇了摇头,他知道在这方面,自己和父亲的看法差距是南辕北辙了。而且父亲是个老顽固,想说服他太难。只不过,从父亲中午的回来的表情看,似乎在赵构那里遇到了什么问题,导致十分不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