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供祈祷用的十八层云梯是紧靠着祈年殿向上搭建的,当云梯被狂风吹垮时,邵元节凭着几十年潜心苦练的轻功,一个跳跃,稳稳地站到祈年殿坛顶,然后又从背面轻身如燕地飞身下殿,一个人悄悄回到宫里去了。
早已有人将邵元节拜天出险的消息报告给皇帝,嘉靖皇帝立刻在乾清宫为邵真人烧香祭祀,乞求他平安归来。香火点点,烟雾缭绕,皇帝的几个贴身侍臣正在跟着他一起念经,邵元节突然回来了。
嘉靖皇帝道:“真人身体毫发未损,是天神在保佑啊!朕刚才听到神说真人不会有事,没想到你就回来了。”
邵元节完好无损地归来,更增加了他的神秘色彩。嘉靖皇帝羡慕得连正经事也忘了,只想到如果自己能修炼到真人那样的功夫,在危险关头化险为夷,也就心满意足了。还是邵元节不受惊吓干扰,不等皇帝询问,便对嘉靖皇帝道:“皇上放心,天神已经昭示,皇太后功高德满,上庭让她得道成仙,那些小人怎么能用诅咒伤害到这位德高望重的仙人呢?”
嘉靖皇帝似乎并不满意,道:“哦,哦,朕这就放心了,朕这就放心了。”又想想自己手中并没有昭圣皇太后弄鬼使恶的证据,对张皇太后的惩罚只好作罢。
蒋皇太后在北京去世,给嘉靖皇帝出了个难题:该葬到何处好呢?要知道,嘉靖皇帝的父亲、蒋皇太后的丈夫是在藩地当王爷时逝世的,就葬在其封地湖广安陆州境内的松林山上。因当时仅仅是亲王身份,所以他的陵墓要比皇帝的小得多。而如今死的是一个皇太后,国母的国母,显然是应该葬在大明的皇帝陵的,而且在蒋太后健在时,曾数次随皇帝到天寿山拜谒帝陵,也在大峪山确定并修建了自己的陵墓。如果将她葬在北京大峪山,那一生相爱的皇父皇母在阴间不是要两地分居了?这是嘉靖皇帝万万不能容忍的。
实际上,在这之前,嘉靖皇帝围绕自己的父母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在大礼仪争论之后,他抓住胜利的时机,将兴献王尊称为兴献皇帝,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嘉靖四年将其父亲的陵墓在名称上升格,命名为显陵,与北京的皇帝陵园平起平坐。嘉靖皇帝又想到父陵的所在地只是一处山丘,山名又土气,没有万寿山响亮,出于孝道的考虑,于嘉靖十年将显陵所在地的松林山封为纯德山。嘉靖皇帝的这些努力,更加彰显了他的拳拳孝德之心,朝廷官员深悟其意。这年八月,湖广归川南逻口巡检徐霞鉴于安陆是当今皇帝的出生之地,以为如果还按原来的建制已经不适应了,于是,他上疏,请求在安陆州建立京师。嘉靖皇帝将此事交予礼部决断。礼部一班人在查阅大量的典籍后,认为“京师之建立典礼无据,太祖发迹于濠州,改州为府。较之安陆事体相同,宜升为府治,以隆根本。”
嘉靖皇帝一看,认为这是个好主意,遂下旨将安陆州改为府,并亲自定名为承天府,府治所在县命为钟祥县。为了“以隆根本”,还将原属荆州的荆门州以及当阳、潜江二县,原属沔阳州的景陵县一起划归承天府管辖。虽然如此,但现在仍面临着两难选择!嘉靖皇帝一百个不愿意让母亲的灵柩远离北京,葬于千里之外的老家;但又一千个不愿意让父母两老分开,这是大大的不孝啊!
------------
章三十三 皇母仙逝 魂归何方(3)
------------
嘉靖皇帝思前想后,动了将父陵北迁的念头。他以为只有这样才能既使父母团聚,又能使自己时时拜谒双亲。于是,皇帝对礼部谕旨道:
朕皇考献皇帝显陵在湖广承天府,粤自皇考升遐之日,位外藩服,朕在幼冲,知识何有,实多怡悔。矧山川浅薄,风气不蓄,堂隧狭陋,礼制未称。且越阻千里,宁免后艰。每一兴思,惕然伤怛。比三岁春秋展示山陵,朕周览川原,于我成祖长陵之西南得一支山曰大焉。兹欲启迎皇考梓宫迁附于此。
面对嘉靖皇帝的念头,朝中大臣各持己见。而武定侯郭勋、内阁大学士夏言却连声附和,称说只有这样才能既尽到弘志孝德,又能确保国基不变,真是两全其美呀!严嵩尚未猜准皇帝的真正意图,处在观望之中,心想最好还是问问邵真人吧,他的意见皇帝是最喜欢听的。
邵元节的高龄再也经不起北方寒冷的侵袭了,他已卧病在床好几天。自那天从云梯上跳下来,他虽然暂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魂灵却像被天神掠去了似的,只剩下一个躯壳在人间游荡。他再也不能陪同嘉靖皇帝了。
隆冬腊月,嘉靖皇帝冒着凛冽的寒风,带着风水师廖文政和兵部员外郎骆用卿,又一次到天寿山之十八岭视察大峪山。他站在严冬中仍然青翠一片的山上,近看帝陵起伏,远望浮云变幻,总感到这儿还缺少点什么,思绪怎么也理不清楚。最后,嘉靖皇帝仿佛下了决心,对辅臣说:“对于迁陵一事,朕考虑了半夜,想到皇考的身体在那儿保藏了二十年,一旦再将其露于风尘之间,撼摇于道路之远,朕的心委实不安啊!现在朕已决定为了保证皇考身体之端正,魂灵之安宁,不如将慈宫南运,合葬于皇考的陵墓之中。”
显然,嘉靖皇帝出于孝心考虑,不想惊动皇考的在天之灵,将母亲的灵柩南迁显陵,与父合葬才是万全之策。为此,嘉靖皇帝立即派锦衣卫指挥赵俊火速奔赴承天府,实地考察显陵现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