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继曾的奏折,一片忠心历历在目。嘉靖皇帝看罢,也隐隐约约感到,清理庄田,逆风骤起,在皇亲国戚中最有势力的,当然是张皇太后家族。那么,仁寿宫失火又预示着什么呢?皇上恻隐之心又起,何不抓住这次机会宽赦邓继曾,让他为自己指出一条路径来?
这日早朝,文武百官齐整整地站在大殿内外,邓继曾被皇上宣诏陈疏,他款款走到龙案前,跪拜道:“微臣谢皇上赦免之恩!吾皇万岁……”
嘉靖皇帝轻摆左手道:“好、好、好,朕让你来是想了解你对后宫火灾的看法,你意如何?”
邓继曾仍然跪在地上道:“齐禀皇上,后宫火灾非同小可。微臣刚才走在路上,天象仍有显示。在仁寿宫上空,微臣看见一团乌云缠在紫气周围久久不愿散去,这说明现在有人觊觎皇宫,皇上应该倍加小心啊。”
这时,百官中走出一人亦跪在地上说:“齐禀皇上,火灾就是火灾,不要听信牵强附会,歪理邪说。”众人看去,乃是吏部尚书乔宇。
面对两人的分歧,有些官员东张西望,议论纷纷,拿不准自己应该站在哪一边。
两派相对,出现短暂沉默。大学士张孚敬突然站出来跪拜道:“皇上,邓大人一向禀直,想他说的必有道理。”
嘉靖皇帝听后,坚信不疑,想到刚刚接到的边报,说鞑靼小王子率兵侵犯肃南,掠抢民众财产,便道:“是不是鞑靼小王子还要骚扰边防啊?”
邓继曾并不知道鞑靼犯边之事,听皇上一说,本可以顺水推舟,应付了事,但他观察的天象并不指兵戈之事,便固执道:“齐禀皇上,后宫失火与鞑靼无关,指向应在宫内,皇上万万不可大意。”
“胡说!”嘉靖皇帝一拍龙案道。
------------
章十六 庄田风波 后宫起火(3)
------------
只见门外匆匆跑进来一大臣跪伏地上说:“皇上,明明是鞑靼犯边,他却偏说大内有乱,这分明在挑拨君臣关系,破坏朝廷团结,应治死罪。”说完,御史马录又深深向皇上跪拜致礼。
看到皇帝并不为马录的禀奏所动,张孚敬又趋向前道:“皇上息怒,邓大人做事向来谨慎,如果没有根据,断也不敢乱说。臣以为皇上应慎重对之,细察而决。”
皇上默默点了点头,略一想又问道:“有什么方法可以破解吗?”
邓继曾受宠若惊道:“启禀皇上,办法是有的,只不过……”
“皇上明鉴,那贼臣廷上目中无人,大放厥词,分明是欺君罔上,蛊惑人心。若不将他治罪,实在难平臣心。”左都御史聂贤愤愤说道。
嘉靖皇帝轻摆左手,示意诸臣各就各位,然后一字一顿地道:“好,如果邓卿讲的一切应验,当赦免无罪,否则定不饶恕。”
实际上,嘉靖皇帝虽对邓继曾有气,但更多的是内疚,他故意发怒,是想考验邓继曾能否前后一致。他本来最相信神灵暗示、算命预测之事,哪会怀疑他呢?
散朝后,皇帝将邓继曾留在乾清宫,让他拿出破解之法。邓继曾望望整个殿宇,略加思索后说:“皇上在皇宫诸殿内可多设寝宫和床位,晚上就寝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邓继曾说的,恰合帝意。皇帝在宫内多年,时时想到自己的安危,这是无可非议的。这几年,皇帝处理的贪官宦官奸官贼官多得数不清,加上致仕的老臣,故意冲撞皇太后等等事件,使皇帝的处境更加险恶。如今又在着力清理庄田,更是牵动皇亲国戚、勋爵功臣的切身利益,谁会束手就擒呢?也许邓继曾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才给皇帝提出如此建议的吧。
嘉靖皇帝听了邓继曾的主意,真是大喜过望,立即叫来德兴道:“快快给朕收拾三九二十七间房屋出来,以备朕用。”
德兴不解地问:“万岁爷要这么多房子做什么呀?”
嘉靖皇帝突然道:“对啦,这事不准告诉任何人,知道吗?”
德兴试探地说:“难道说皇后、妙菁都不能知道吗?”
嘉靖皇帝肯定地道:“对,就是不能让她们知道。”
“哎,万岁爷,我把妙菁喊来玩吧。”德兴不失时机地说。
嘉靖皇帝想想点头答应,但强调说:“一定不能让她们知道啊。”
“什么不能让她们知道啊?”妙菁的人还未到,声音已经飘进皇帝的耳朵。
德兴兴奋地说:“妙菁来了。”
“嗨,巧哩,说曹操,曹操到。”嘉靖皇帝笑着说。
妙菁大大方方地走到嘉靖皇帝面前道:“奴婢叩见皇上。”
嘉靖皇帝一看见妙菁,眉笑眼开,忘了一切烦恼,立即说:“免了免了,以后不准再说奴婢,知道吗?”
皇帝与陈皇后柔情蜜意的日子已经远去,代之而来的是相互埋怨挖苦,争吵冷战。陈皇后的美貌已无法拴住年轻的皇帝,妙菁则成为嘉靖皇帝的最好猎物。
那是一年前的事了。皇上刚与陈皇后吵完,带着德兴和陆炳到御花园散步。德兴人小鬼大,发现皇帝愁眉苦脸的,悄悄跑去将妙菁喊了来。
皇帝一看见妙菁,脸上现出喜悦,禁不住牵着妙菁的手缠绵难舍。德兴、陆炳见状,自觉躲得远远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