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着走着,顺治却萌生了一个念头,想要去翰林院看看,那里是储才之所,他此前很是看重的马佳·图海就曾在那里做事,如今却战死在了溧水。
坐上了轿辇,没过多一会儿就来到了翰林院。天已经亮了,不上朝,但翰林院里却显得冷冷清清,甚至比他上次来时还要冷清。
这些天,又有些官员上报丁忧,对于这些父母死得很会挑时候的官员,顺治的厌恶之情甚至比那些直接挂印而去的还要深刻。
越是想到这里,就越是心烦,顺治突然开始后悔非要走上这一遭的念头,可也正待他准备离开之时,却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依旧在按部就班的工作着,一如他当年第一次见到这个文官之时。
“臣,翰林院侍读学士朱之锡,叩见吾皇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之锡行礼如仪,顺治便让他起来回话。寒暄过后,顺治便开口问道:“朕记得你是浙江金华人?”
“正是。”
“不少南方官员都丁忧了,你为何不走?”
听到这话,朱之锡一头拜倒在地上,郑重其事的向顺治回答道:“回禀陛下,臣父早已去世,已然丁忧过了,臣母尚在,自无丁忧之理。况且,臣是天子门生,只要一天陛下还用臣,臣自当为大清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朱之锡的回答一扫顺治多日来的阴霾,拍了下大腿,顺治继而赞道:“好一个忠臣孝子,好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难得还有你这样的臣子,咱们君臣的日子还长着呢。”
夸赞过后,顺治让人去弄了些点心,与朱之锡边吃边聊了起来。直到良久之后,顺治提及到了如今清廷的困窘之处,朱之锡犹豫了片刻才对顺治说道:“以臣愚见,有一个人或许可以为陛下分忧。”
第六章 奏对
顺治尚在翰林院,胡全才、刘成一行却已经从太子太保、议政大臣、国史院大学士宁完我的家中出来。
宁完我是朝中重臣,更是如今辽东旧臣的首领,内城满洲八旗人心浮动,他早早就得到了消息。权贵与皇帝相争,他是不敢往里掺和的,干脆就抱病在家,躲一躲这波风声。
刘成和胡全才商议后,抓紧一切时间,很是联络些人物。但是他们能够联络到的基本上都是南昌幕府的幸存官员,剩下的都是些比较零散的关系,根本不成气候。即便是有了机会,也须得提前与朝中的重臣联络好,确定了利益分润才不致遭到杯葛,而辽东旧臣之首的宁完我就是最重要的一个。
透过马国柱家族,以及胡全才联络到的蔡士英之子蔡毓荣的关系,他们进入到了宁完我的宅子。刘成将他的计划诠释与宁完我,但宁完我却并没有给以支持或是否定的直接答案。
对此,刘成还有些懵懂,但胡全才却很清楚。朝中汉臣,南党已经算是完了,就连南方籍官员也跑得没剩多少了。曾经在朝中实力膨大的南党不复存在的今天,北党与辽东旧臣是盟友,刘成他们想要成事,必须经过宁完我他们这些重臣,现在是稳坐钓鱼台的地位,自然是没有必要表明态度,没有反对就是在告诉他们,你们去做,能成的话,我要分一块蛋糕。
无耻,不劳而获,政治上这些词汇都不是什么贬义词,现在宁完我的地位以他的影响力是有这个资格的,反倒是刘成他们急于借此实现快速升迁。
出了宁家的宅子,胡全才和刘成便与蔡毓荣等人赶往观象台,那里还有一个人必须亲会,这个人在刘成的计划中是殊为关键的一环,若不是昨天内城八旗闹事,他们进不得那人在宣武门内的住所,早就过去相商了。
一行人还在为大事奔忙之际,听过了朱之锡的介绍,顺治却并没有急于表态。风波刚刚过去,这等情况他也是需要时间权衡利弊的,直到良久之后,他才做出了决定,让吴良辅派人赶去按照朱之锡所指的地点。
吴良辅从顺治的口气中听出了事关重大,所以派出去的小太监也是不敢有丝毫的耽搁,直奔着目的地而去。他要去的地方不是别处,正是胡全才在京城的寓所,而朱之锡向顺治举荐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刘成。
小太监赶到的时辰很早,但是刘成他们却是过了好半天才回来。观象台的那人已经谈妥了,比起宁完我,那人倒是显得更有诚意一些。没办法,刘成手里有一个他难以拒绝的理由,自是无往而不利。
见到了早已心急火燎的小太监,刘成与胡全才对视了一眼便离开了胡家,一路上马车飞奔而行,直奔着紫禁城而去。
刘成上了马车,打点自是少不了的,小太监等得早已是不耐烦了,如今看见了银子才算是稍稍平息了心头的不满。
在宫中,察言观色是第一要务,他从吴良辅的口气中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顺治对此人是有着期待的,别看现在刘成只是个降人,官职也很低微,但谁知道会不会就此一飞冲天呢。
收下了银子,小太监也暗示了刘成一二,而刘成也就此确认了举荐之人。对于这份广结良缘式的交往能够这么快的就获得收益,他心头不免产生了些许时来运转的激动。
这是在所难免的,他本就是无时无刻的渴望着向上爬,如果当年在曹从龙之乱中他没有那般妄图脚踩两条船,现在早就掌一营之兵了,就算是成为一个师的指挥也是说不定的。至于爵位,那就更不稀奇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