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联想到黄宗羲起身欲走,陈文提出赠金以壮形色时的那句“有银子还是少盘剥些士绅百姓”的话,以及送别后孙钰提及黄宗羲曾对他表示陈文的新卫所制度势必会导致民户的税赋徭役压力增大,以及大兰山版火耗归公最后很可能会是废纸一张的话。陈文才算彻底明白过来,合着黄宗羲是不屑和武将讨论政务,或者说是其认为武将没资格插手政务。
从文武殊途,到以文驭武,再到崇祯朝开始武将逐渐凌驾于文官之上,成为一个又一个军阀。皇帝和文官对于武将的警惕始终存在,毕竟汉唐武人乱政的殷鉴历历在目,也难怪会如此。
只是对于陈文而言,他的脑海中有着超越时代的思想和认识,稍加变通后于国事也应该会有所裨益的,借款不就是个例子吗?至少在文官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他折腾出来的东西让这支明军能够继续支撑下去,并且获得了在不破坏民生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迅速爆发起来的资本。
所以,没有道理去继续理会黄宗羲的看法,只要能够把雪球滚起来就行,否则满清统治的三百年只会是一片血腥和黑暗!
不过,黄宗羲的预言却着实让陈文和孙钰有所警觉,毕竟靠着金华一个府,想要对抗整个浙江的清军,陈文的那一套借款手段也不过是能够应急罢了,说到底还是要设法收复更多的失地,把雪球滚起来才行,否则迟早是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而大兰山版火耗归公,在大兰山时期执行的效果就不是很好,所以更是加大监察力度,必要时自然要杀一儆百,使出些雷霆手段,方能显菩萨心肠。
战马随着主人的思考的节奏缓缓前进,直到出了城门时陈文才在一个亲兵的提醒下,发现有人在路旁叫他。
定睛一看,却是前不久就任机要文书的金华府生员周敬亭,前段时间涉及新卫所建立以及借款的事宜,周敬亭几乎是陪着陈文忙了好些天,每天包括吃饭睡觉在内的休息时间加在一起也不超过三个时辰,工作效率上还有待提高,但是态度上已经很难得了。直到这两日事情少了些,才请了假说是接家人回府城,眼前周敬亭身旁的那几辆马车便是。
见到周敬亭的准备行礼的伯父、父亲和岳父,陈文连忙上前架住他们,一个劲儿的表示周敬亭才华出众,而且能够吃苦,即便就职不久在公务上也从未让他操过心,乃是难得一见的干员。并且表示对于周家能够教养出这样的子弟很是赞赏,以及周敬亭的岳父能够慧眼识珠表示了钦佩之情。
身为领导,当着下属家里人的面夸赞其能干乃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古今中外尽皆如此,残明末世的今天也并不例外。
对于陈文的夸赞,周家的长辈们自然很是高兴,毕竟这个明军大帅在坊间已经传得实在邪乎的不行了,有好的,也有坏的。不过归根到底,一个国朝新晋名将的说法却是公认的,能够得此夸赞就连亲家也觉得面上有光。毕竟像他们这样已经和陈文绑在一起的家族,哪怕只是这个明军大帅被其他明军取代,都是他们无法承受得了的,周敬亭能够在陈文幕下得用自然是好事一件。
聊了片刻,陈文婉言谢绝了周家的前往家中作客的邀请。周家的老宅子此前已经毁于大火,而他们即将入住的宅子则是两年前被马进宝索要走送给前浙江巡按秦世祯的,此番借着善后大借款,便收了回来,他家才得以重新入住。
目送着周家一行入城,陈文才注意到其中一辆女眷的马车里有一双眼睛透过薄纱的窗帘似乎观察了他良久,清冷之中却总觉得有种熟悉的感觉在里面。
眼前浮现着的一会儿是黄宗羲,一会儿是那双眸子,陈文恍恍惚惚中回到了大营。可他没想到的是,前脚送走了黄宗羲,后脚却迎来了满清浙闽总督陈锦的使者。
第十八章 使者
永历六年二月十八,金华府城外的明军大营中,一个两人高的台子矗立在校场的侧面,与那些用以训练鸳鸯阵协同的训练设施摆在一起。
台子的一侧有梯子以供攀爬,而另一侧的空地上一支鸳鸯阵杀手队的士兵们两两一组将双臂笔直的搭在对面同袍的肩上,其中三对士卒自台下肩并肩向前排好,而另外四个则站在他们的背后保持着前推的姿势,似乎是在防止他们受力无法站稳。
台子上,该队的队长正在帮助他面前站在台子边缘且背对着台下的火兵找好位置。待一切就绪,只听那火兵大声了句“我准备好了!”
紧接着,台下的士兵们则热烈的回应道:“兄弟,我们也准备好了,请相信我们!”
听到这话,但见那队长点了点头,便伸手一推,而那火兵在全身绷得直直的,双手环抱于胸前,以双脚为轴,紧闭着双眼向台下倒去。
火兵自两人高的台子上倒了下去,而台下则仅仅是六对双臂和四个协助他们的士兵。火兵自台子上落下,在空中呈自由落体运动片刻后,便砸在了同队袍泽们交织起来的手臂网上。手臂编织其的网络随着重压一度支离破碎,但是在十二只手臂同时分担着火兵的体重,以及他们身后的士卒前推力量的协助下,还是稳稳的接住了火兵。
见台下的士兵们接住了火兵,台上的队长便大声说道:“我们是同队的袍泽,只要团结一致,便不存在任何困难!”队长话音方落,那些士卒便齐声重复队长的话,就连那个火兵也不例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