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陈文曾经对马信暗示过,福建明军于江南将有大图,所以他准备助其一臂之力。
明明只是一支偏师,可陈文却让他带着南塘营这支战力最强的营头出发,显然是对延平藩有着极大信心的。只是马信没有想到,陈文的预判竟然如此准确,福建明军真的杀进了长江,并且取得了一场足以颠覆满清江南统治的大捷来。
“等几日,具体是怎么回事咱们就能弄清楚了。”
然而,并不是等几日,当天的夜里他们要等的那个人就匆匆忙忙的赶到了此间。
“钱叔父。”
“佑明侄儿,几年不见,长大了,也长高了。若是你父亲能……”
马信等的不是别人,正是苏松抗清义军的首领,自号平南将军的钱应魁。此前得到郑成功北上的消息,陈文就派人进行了联络。而再往前的去年,钱应魁也曾派人到金华联络陈文北上,只是陈文当时还在消化胜利果实,根本没有继续进攻的余力,只得暂且搁置下来。
“几个月前,李经略曾到末将的军前,说是四五月间会有大举。当时末将还以为是李经略联络了大王,直到前些天才知道,原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相较郑成功,钱应魁更倾向于陈文,因为当初他起事就是受到了陈文的鼓舞,这几年江浙明军也是连战连捷,实力雄厚,而福建明军那边,浮海而来,军队是不少,但却没听说过以前有什么太知名的战绩,比之陈文始终不稳,所以一旦接到联络,他就直接赶了过来,听候差遣。
“不瞒钱帅,李经略此前并没有与我家大王联络,但是延平藩曾与我家大王有过书信往来,提及过此事,力邀我家大王北上,所以我家大王才会派在下领南塘营前来。不为别的,只为吸引苏松鞑子的注意力。”
听到这话,钱应魁立刻就明白了这里面的门道。李之椿和陈文之间显然是有矛盾,很可能就是陈文进行的那些丈量田亩的工作惹怒了这些士大夫。现在马信把事情挑明了,就是在让他站队——是跟着李之椿,还是跟着陈文,二选一。
“末将愿为大王效犬马之劳,马帅有什么用得着末将的,只管吩咐,末将绝无二话。”
李之椿只是个文官,现在摆明了是武将势大,况且就连郑成功都选择与陈文联络,他就更不看好这位经略老大人了。
“那就有劳钱帅了,事成之后,大王也必会上疏天子,为钱帅谋个出身出来。”
李之椿此前许给钱应魁的是一个伯爵,马信现在自己就是个伯爵,自然不可能把话说的太明白了。不过现在的江浙明军里,一个郡王,五个侯爵,还有包括陈国宝、侯国远、安有福、马信、胡来觐等一共十一个伯爵之多。朝中说话的分量肯定是陈文更大,而爵位连降将都能照顾到,钱应魁可是当年跟着吴日升打过鞑子,从来没有过降清的义军,自不待提。
合作谈妥了,剩下的就是把事情办下来,才好领取这份薪酬。于是乎,马信便将他的计划和盘托出,贪婪的看着江浙明军使用的沙盘和地图的钱应魁不时的点着头,对计划表示认同。
“有此一计,保准叫那梁化凤死无葬身之地!”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杀王(一)
永历九年五月初三,苏松义军首领钱应魁在淀山湖打出了响应延平郡王朱成功的旗号,集结了能够联络到的各部义军向松江府城进发。
一时间,松江府风声鹤唳,原本已经确定了将作为第二梯队驰援江宁的苏松总兵标营所部眼见着义军集结,总是愁着钱应魁与他在苏松的江、湖水系里捉迷藏的梁化凤立刻从苏州嘉定县率领大军南下应战。
两军交战于松江府城以北,义军兵力虽雄,但终究不是梁化凤亲自练出来的绿营精兵的对手。
结局似乎已然注定,但是正当梁化凤开始诧异于义军的坚韧之时,阵后的一支“义军”开始披甲,那一片闪亮的铁甲几乎闪瞎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睛。而那面绘着插翅猛虎作势欲扑的大旗开始在战场上飘扬,原本还占据着绝对上风的清军立刻就打得连还手之力也无,没能坚持多久就被明军击溃。
是役,明军斩首三百一十二,俘获一千二百四十七。苏松总兵梁化凤负伤潜逃,担任后卫的苏松镇标游击李必投降,苏松镇标被彻底打折了脊梁,就连松江府也只得开城向明军投降。
马信的战术与陈文当初进军金华时如出一辙,地方士绅满心迎候福建王师的今天,梁化凤基本上也变成了聋子和瞎子。手里只有一个战兵营,但马信还是带着人数众多的苏松义军以及那些闻讯而来的百姓开始了对松江府的全面收复。而对于清军而言,苏松地区,原本的提标已然赶往江宁,镇标被击破的今天,地方绿营更是不足持,抚标只得摆出了死守苏州的这座百万人口的巨城的架势,对于松江府也就有心无力了。
松江战事的同时,嘉兴府城也被后营攻陷。事实上,嘉兴府的士绅早就开始了对本地绿营和官府的劝降工作,为的就是等郑成功南下时能够以着最快的速度摆脱被江浙明军占领的风险。结果功夫做到了,反正也成了人心所向,郑成功却还在前往南京的路上磨磨蹭蹭的时候,陈文的大军却率先赶到了。
广信、南昌、赣州那样的坚城都不在话下,守军自然也不敢造次,双方谈妥了文官武将按照主动反正归类,家产秋毫不犯,降清的罪名一笔勾销,接受文官训练班和讲武学堂再教育后继续为官,这座府城就彻底宣告易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