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杨书记,我估摸着今年的亩产要比往年多一倍。”李花子道。
“才一倍?”杨树根摇头,“我看不止,群众干劲这么足,大食堂吃着,还不力争上游,翻他个几倍。”
“对对对,我保守了,起码八倍到十倍之间,亩产四千,哦不,五千斤!”李花子唾沫星子横飞道。
杨树根皱皱眉,道:“据我了解,咱们公社实行深翻土地,高密种植,采取优良稻种,社员精耕细作,亩产五千斤可真不值得夸耀啊。”
李花子傻眼了,杨书记这是闹哪样啊,按说他也在基层干过,庄稼怎么个收成,他能不知道?五千斤已经是牛皮吹破的程度了,怎么杨书记还嫌牛皮不够大?
“杨书记,您给提个醒,到底该亩产多少才算合适?”李花子到底是个农民,竟然直接问出这样没水平的话来。
杨树根自然不会回答他,县委书记微笑一下,扭头走了,道路不平,他肩膀乱晃,可那件披着的中山装怎么都不掉。
李花子一溜小跑紧跟其后:“杨书记,请您指示。”
杨树根道:“老李,你的思想还是保守了,我告诉你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说完这句话,杨书记上了吉普车,扬长而去,留下一头雾水的李花子。
李花子再次召集公社的妇女主任、会计、民兵队长等人合计,商量了一夜,终于想出一个法子,从全公社最好的麦田里取长势最好的麦苗,连根带土拔出,挑到试验田中并蔸,密植,麦苗之间不留间隙,越密越好。
社员们立即行动起来,在最短的时间内移植出一亩高产试验田来,麦穗个个饱满,排的密不透风,弄好以后立刻派人飞马报告县委。
杨树根再次前来,这回他的心情大好,倒背着手在麦田边走了一圈又一圈,不时点头,嘴角挂着笑意。
“狗剩,你上去打个滚?”李花子察言观色,冲一个小男孩说道。
小男孩爬上麦田,在上面又蹦又跳,麦田岿然不动。
“好,很好。”杨树根非常满意,一招手,秘书过来了。
“向地委和省委报喜,说咱们县放了一个农业卫星,具体产量还不清楚,要请地委省委领导,会同新闻单位一起来验收,监督。”杨树根意气风发的说道。
第四十五章 万斤粮田是如何炼成的
李花子很心虚,就算他当二流子的时候也没吹过这么大的牛逼,现如今吹出天大的一个牛逼来,还要请地委、省委领导、新闻单位记者一起来监督验收,那还不要了亲命,造假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
如果只是在本县宣传,李花子倒也不怕,毕竟有杨书记罩着,可闹大了他真有些担心,很心虚的问:“杨书记,您看这样好么?”
杨树根心里是有底气的,毕竟他是看了内参的,各地都在大丰收放卫星,亩产五千斤已经算不得新闻了,此前地委领导特地打电话来,说北泰在工业上已经放了卫星,南泰县向来是农业大县,这回也不能落后。
领导的意图,杨树根心领神会,所以才有这么大胆子,至于省委方面他也不担心,自有地委领导去做工作。
想到这里,他淡淡的笑了笑,对李花子说:“老李,你还不懂政治。”
李花子憨厚的笑笑:“杨书记,我大老粗一个,啥也不懂,反正你指到哪我就打到哪,你说咋整就咋整。”
杨树根说:“留一亩高产试验田,其他的先收割吧,组织民兵巡逻注意防止地富反坏右分子捣乱,还有田鼠麻雀什么的也要防着,社会主义的麦子要颗粒归公。”
李花子道:“除四害运动中,咱们公社的麻雀已经消灭的差不多了,祸害不了庄稼。”
杨树根道:“那也不能掉以轻心,阶级斗争的弦时刻不能放松。”
李花子马上检讨:“我大意了,回去立刻组织少先队员再掀起一场打麻雀消灭田鼠的运动。”
杨树根满意的点点头,又问:“这一亩地估摸有多少收成?”
李花子手托着腮帮装模作样的思索了一阵,道:“以我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来看,一万斤是肯定有的,至于是一万零多少还要具体过磅才知道。”
杨树根道:“不错。”
……
苦水井公社放了农业卫星的消息先在南泰县传开,立刻引起争论,很多人质疑这个数字的真实性,尤其是县农业局的一些技术员,他们认为苦水井土壤成分不好,根据往年的资料来看,每亩地收三百斤都算是丰收,一万斤简直是天方夜谭。
杨树根对这种传言很恼火,但是又不便亲自出马辟谣,正在此时,南泰日报第四版上出现了一篇文章,洋洋洒洒数千言,从科学和政治的角度论证了亩产万斤的可能性。
这篇文章题为《大丰收背后的思考》,署名为忘川,一看就是笔名。
文章写的很好,说苦水井的小麦大丰收,是从不断斗争的道路上走过来的。为了战胜各种形形色色的保守思想,党领导着广大群众开展了大鸣、大放、大辩论,全公社一共贴出大字报达五万张!极大的鼓舞了士气,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公社干部带头深耕、密植、增施肥料,光试验田的土壤就深翻达八尺以上,田间管理也抓得紧,组织民兵严防死守,防止地富反坏右搞破坏,此外,还组织群众挑水浇田,战胜了干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骁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