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军两个主力师从徐州前线南撤,驻沪军队两个团西进,陈子锟亲自乘坐军舰督战,这艘满载排水量三千吨的海筹号巡洋舰是从海军临时借调来的,也是托了蒋总司令的面子。
在南京蛰伏的这段时间,陈子锟也么闲着,整天带着两位夫人参加各种宴会舞会派对,成为南京社交界的风云人物,以前一度叫嚣要炮击江东的英国领事赫伯特基尔斯,如今也成了陈大帅的亲密朋友,几次三番要派军舰帮陈子锟夺回地盘,让他不得不感叹英国人在政治上的造诣,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永恒的只有利益而已,这一点在赫伯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陈子锟是当场拒绝了基尔斯领事的“一番美意”,他表示中国人的事情不需要外人插手,否则会越帮越忙。
“如果有需要,皇家海军愿意为您服务。”基尔斯领事这样说,仿佛陈子锟是大英帝国的铁杆盟友一般,不过当麦子龙武力清党之后,基尔斯就再没提过这茬事。
三万大军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杀奔江东,江面上船队桅杆如林,尽是运载步兵的民船,“海筹”号巡洋舰虽然已经有三十年舰龄,依然老当益壮,三门150口径克虏伯主炮,八门100口径副炮,另有哈气凯斯马克沁机关炮若干,火力顶得上一个炮兵团。
……
刘存仁走在省城大街上,怀里抱着一口袋大米,他把收藏的湖笔端砚都当了,换钱糊口养活老小,中午没吃饭,步履不免有些沉重。
“号外号外,军阀独夫陈子锟的挑衅被革命军彻底瓦解,快看时报啊。”报童吆喝着从身旁跑过,手里挥舞着报纸。
“小孩,拿份报纸。”刘存仁摸出一枚铜板买了份报纸,坐在马路边仔细阅读起来,生怕漏掉一个字,他是报人出身,对新闻有着敏锐的察觉力,能从这份反陈的江东时报的字里行间搜索出有用的信息来。
报纸上说陈子锟拼凑了一些人马企图杀回江东,再次奴役剥削江东父老,被英勇的唐生智将军的部队击退。
刘存仁冷笑,回到家里把大门关上,小声对家里人说:“陈大帅就快回来了……”
“那姐姐是不是也回来了?”大儿子小勇瞪着眼睛问道。
“兴许吧。”
“那姐姐回来是不是能吃饱饭了?”孩子们眼巴巴的看着父亲,身怀六甲的妻子挺着大肚子也是满眼期盼。
“能!”刘存仁信心满满道。
第二天,刘存仁又上街买了份报纸,这回关于战局的消息又是另一个气象了。报纸二版登着一行字:“贼军已入江东,我军转进湖北。”
刘存仁想了一下,回房家了一个小布包,出门直奔当铺,用珍藏的这块徽墨当了两块钱,去肉铺割了一斤半猪肉,一挂猪大肠,又买了些芹菜大葱,一袋子白面,兴冲冲的回了家,把吃食往桌上一摆道:“今晚吃饺子,猪肉大葱馅的。”
孩子们一片欢腾。
第三天,刘存仁又拿了两本明朝万历年间的线装书到了当铺,朝奉见又是他,打趣道:“刘科长,您不如一次都拿来了。”
刘存仁道:“我可不是死当,过两天就回来取走。”
朝奉道:“您急着用钱?”
“是啊,当书买酒喝。”
两本书不是什么珍本善本,当了五块钱,口袋里叮叮咣咣的很是悦耳,刘存仁上了街,摸出一个铜元对报童道:“来张时报。”
报童道:“对不住先生,今天没有时报,只有淮江,您要不?”
“要!”
“您拿好。”
今天早上刚印出来的淮江报,还带着油墨味,真香。
自打麦子龙上台之后,陈子锟办的淮江报就被当局勒令停刊了,主笔阮铭川不知所踪,今天是报纸重开后的第一份,头版套红,大大的红字印着:“陈昆帅克复江东,不日凯旋!”
下面还有一行黑字:“麦子龙通电下野。”
刘存仁直接去买了一瓶好酒,一挂鞭炮,走到巷口头二荤铺丢下一块钱,对大师傅说炒六个菜给我送家去,要三个荤三个素,最好有下酒的花生米。
回到家里,把白酒和鞭炮往桌上一丢,老婆见了吓一跳:“买鞭炮做什么?”
刘存仁笑而不答。
老婆嘀嘀咕咕的去淘米了,过了一会儿,二荤铺的伙计送了六个菜过来,炒猪肝,炒大肠,炒腰花,素炒芹菜,油炸花生米,炒豆腐,刘存仁把酒瓶子开了,酒香四溢,老婆再度进来,顿时开骂:“你这是不过了还是咋滴?”
刘存仁笑道:“陈总司令打回来了,过不了两天我就回省府上班了。”
“真的?”老婆喜上眉梢,把孩子们叫进来,一家人欢欢乐乐围坐在桌旁,正要动筷子,忽然听见熟悉的脚步声,一家人扭头看去,只见刘婷穿了件阴丹士林蓝布裙子站在院子里,手里还提着行李。
“大姐回来了!”小勇第一个冲上去接过姐姐手里的行李,刘母起身,眼眶里热泪打着转:“婷儿,你咋才来啊。”
“妈”刘婷扑了上来,母女抱头痛哭。刘存仁坐在椅子上,点了一支烟,将洋火抛给小勇:“去,到门口把鞭炮放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刘家充满欢声笑语,一帮弟弟妹妹已经在翻大姐的行李,巴望着从里面找点零食吃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骁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