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军的大头兵属于“有钱花不出去”,而又被严格禁止赌博的蛋疼群体。有心揣着几个银元出去“花天酒地”,面对皮肤粗糙头发焦枯的寻常胡女,根本是下不去屌,硬都硬不起来,就这种档次的,还不如自己的战友好看,凭啥还掏钱?
有些“带路党”本想对症下药,给“皇军”整点上档次的“花姑娘”,奈何没门路不说,因为战事频繁,为了防止奸细,程处弼怎么可能让大兵们去找胡女发泄精力?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关起门来划拳谁做攻谁做受的好。
有鉴于此,转业军人想袍泽之所想,急袍泽之所急,碛西碛南的“临时婚姻介绍所”,就应运而生。
不敢说效果斐然,但多少让程处弼要放心一些,只是军府参军三令五申要注意要深思熟虑,可还是有大兵真动了感情,从“纳妾”升格到了“娶妻”。
程处弼大发雷霆,但崔经作为江湖老鸟,就建议程处弼不如顺水推舟,竖几个典型,以示唐朝亲善。
原本程处弼想说你个老东西懂个卵,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武汉来了一封信,居然和崔经的意思一样。
于是就竖了两个典型,一个道上大哥们都认识,独臂将军王祖贤,他老婆就是羌女,眼下还在长安城带孩子。不少羌人跑去怀远找活干,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另外一个就牛逼了,乃是韩擒虎之后,人称“韩五郎”,他不但是寻了个胡女,而且根本不顾诸多“世伯”托人带话训斥,堂而皇之地宣布,他在年底结婚。
而且这个胡女还不是和疏勒、且末那种“有类中国”的人种,连黑发黑瞳都看不到,直接就是红发碧眼。是吐火罗的一个名叫慕斯部的小部落出身,而且老家还是山区,之所以到这里,纯粹是“捕奴队”的功劳。
正所谓你情我愿,程处弼尽管明知道韩擒虎之后弄个胡女,哪天回到长安洛阳,他肯定是要被人狂喷的,但韩五郎自己都没意见,他有什么办法?
硬着头皮顶着关内的万千口水,程处弼就把韩五郎竖成了典型。
尽管不少人都觉得韩五郎有点“重口味”,但一想到他是韩擒虎之后,连虎都能擒,何况是一个红毛碧眼的胡女?
第七十二章 办事
慕斯部是一个极小的部落,严格地说,他们被称作吐火罗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唐朝为了方便,懒得去区分他们到底是突骑施人还是吐火罗人还是突厥人或者土鳖人。类似的小部落,大概两三代人左右,就会灭亡然后重组。
即便是突厥阿史那氏,尚且都不能保证能够继续保持氏族流传下去,何况这种蝼蚁一般的袖珍部落。
所以,哪怕是遭遇了“捕奴队”,慕斯部和大多数的吐火罗部落部族一样,有着严格的流程。
首先是激烈的反抗,这很重要,吐火罗各部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比黑水靺鞨的生存条件还要差。这也导致他们对有限的“资源”十分看重,所以不管是突厥人还是波斯人,只要来攻打,一定会激烈抗争。
其次是打不过就快速认输认怂,这同样很重要,因为“资源”有限,所以耗不起,一旦地区霸权死磕,就是灭族,从无例外。
最后是抱大腿跪舔要不惜一切代价,这是最重要的。原本西军接触吐火罗人的时候,发现了他们极其野性战斗意志和毫无下限的跪舔强者并存,于是颇有一种看吐火罗人都是精神分裂者的意思。
不过接触久了之后,唐人从故纸和竹简木椟堆中,发现这尿性,和汉末乌丸之流,简直是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是,吐火罗这里既没有公孙瓒,也没有曹孟德。有的只是比他们好不了多少的西突厥,了不起再加一个破落户波斯。
总之就是一种跪舔强权不可得的状态,而现在赶巧了,西域的权力替换极为迅速,唐朝在内部进行洗牌的同时,又不断地对外输出压力。
武德老臣、前朝余孽、世家大族、北地戎狄……这些压力以人力物力财力的形式,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了西域。
比如“党项义从”,在缓解吐谷浑故地压力之后,李董又迅速地把他们当作擦屁股纸,直接肢解,根本不给“拥兵自重”的机会。
再比如“博陵崔氏”,某条自灭满门的疯狗在把自己儿子送到某条江南土狗那里之后,直接开了嗜血,来了个大杀特杀。整个“博陵崔氏”的精华部分被屠戮也就罢了,剩下不少还死在了流放西域的路上,而“扎根”西域的这些余孽,也只能努力巴结地方军头。
而这些李董的手下败将们,虽然在中国是属于倒霉蛋失败者,同时还不得不给李董在西域建设添砖加瓦,但他们在吐火罗人眼中,自然是“大国上邦”之人民,绝对的高大上。
所以,尽管“捕奴队”的过程很不好,但其结果,对吐火罗弱小部落的某些群体而言,依然是幸福的。
不管是西域还是河中,贞观年间的这片地区的女子,除了大贵族,哪怕是小贵族,都是等同财物。初到此地的唐朝官员往往在断案的时候,会发现社会伦理上的极大冲突。比如两个家族,有一方的女儿被另外一方杀死,受害者父亲的愤怒,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女儿被杀,而是自己的财产被毁……
这让初到西域的大部分事务官都无法接受无法适应,这也导致了甚至催生了大量唐朝官僚,天然地具备“教化胡虏”的责任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