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它杂七杂八的机械技术、冶金技术、材料技术、加工技术……都是进一步强化这种需求,使得这种投入带来的收益得到前所未有的放大。
只是,以前大部分地区都无力承担这种投入,有些地方没有诸如忠义社、西秦社等等“外来资本”参与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自己琢磨如何降低成本,思来想去,也就是提高劳动量,把管理成本抵消掉,最为划算。
在一地“百里侯”无法直接把全县人民群众都弄成“劳改犯”的情况下,从外部输入就很有吸引力了。
说到底,这些个“朝廷命犯”,也算是中央对地方的投资,只是从皇帝的角度来看,地方建设本身对他也是一种长期收益,于是稍微收点“孝敬”,就差不多了。
以往的行市价钱自然是平稳的,但伴随着巨鳄的出现,比如武汉这种一张嘴就是犹如鲸吞的,那就立刻打破了这种几年来的微妙平稳。
可以说很遭人恨了。毕竟愿意豁出去不要脸皮跟皇帝玩这种勾当的县城,往往也算得上“穷山恶水”,尽管肯定也是沿河沿江,但往往都是小透明,绝对无法和富裕地区比较。
武汉来这么一出,也算是小小地延缓了一下许多县城的“发展”。只不过因为这些“发展”又是依附在武汉整体“扩张”之上的,于是也就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今年这业绩,算是完了。”
“那个姓欧的阉货,前头还说‘湖北行省’草创,怎地也会给地方州县留着丁口。一转眼就跑去江夏给姓张的呵卵子,这他娘的……”
“涨了四成价钱,皇帝老子就不爱钱了?我他娘的就不信!”
“县里弄了个并线厂,前前后后存了两千多台织机,眼下就是缺人。中原大户家的人好使啊,女的都是织女,男的都是牛郎,屋里田里,都是好手。唉……眼下是完了,没人上工,织机也是个摆设,留着给虫吃。”
“你好歹是在荆州做事,实在不行,跟县令大人递个辞呈,跑武汉也能混口饭吃。我一个房州人,全家老小都在房陵,真要是弄不来人,也只能先糊弄糊弄乡党。让县令勾些民夫过来先顶一阵子。”
房陵是贞观十年改的名字,原先是著名流放地“光迁县”,据说是因为有人修仙成功,以讹传讹,就有了这个名。基本上有点档次皇帝还念叨的主儿,都往这里塞,离长安近么?说不定就调回去又你侬我侬也没准不是?
以往房陵县就是指着“千年专业流放地”的政策混饭,被流放到房陵的,消费水平都不差,米面粮油稍微采买一下,本地老哥还是能混的美滋滋。
自从听说旁边汉水一路过去有人搞发展致富,房陵县的老铁们就中了邪,连带着两任县令也入了魔,GDP升官发财啊,中书令老大人长孙无忌说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流放”吃“罪犯”,节省了管理资本也是本事,稍微搞个一家两家“明星企业”,也够本地官吏们吃饭免单了。
小日子能更美不是?
伴随着武汉大扩张辐射荆襄,房州老铁们临着筑水前往隔壁襄州,也就是一脚路。
于是乎吃肉喝汤谈不上,“残羹冷炙”总归是有的,每年船用绳索的消耗量,连起来能不能绕地球一圈两圈三四圈,没人知道。但就这么点加工业,也足够养活不少人,还能赚上一笔。
连年船只数量增加,这船用绳索肯定也是增加的嘛。
然后房陵县官吏们脑子一热,就成了这一回被武汉大采购深深地伤害的典型。没有外来的免费劳动力,想要让本地的小农屁颠屁颠扔了自家的地跑去厂里上班,门儿也没有啊。
除非一咬牙,遥想当年太谷县,然后王中的王县令灵魂附体,这事儿么,大差不差的,也能成。
只不过办这等生儿子没马眼的缺德事,外来人干还行,一个本地土著要是这么干,要么失心疯,要么失了智。
各地“穷县”上马的项目,往往都是内部消化,官吏们自己筹措款项,借贷举债着比比皆是,毕竟,在他们看来,发展势头红红火火,谁能想到恍恍惚惚?
情急之下,不想投资打水漂的地方官吏,咬牙学习王县令,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
第九章 方向
具备压倒性实力的时候,往往都是“一招鲜”就可以应付很多事情。张德在武汉别的都不管,一切都为小霸王学习机服务,那么将来一定是其乐无穷。皇帝在中原犯任何致命错误都有回转的余地,这个余地就叫做战争。
一有动荡,对外转移压力输出暴力即可。
暴力掠夺是来钱最快的方式,玩多了会上瘾,玩大了会玩脱。但至少在贞观二十年清河崔氏覆灭的当口,别管有的没的,打上一场,什么事情都可以压下去。
打着打着,那些叽叽喳喳想法很多的牲口,兴许就绕了进去。
“当年南四军成立,说要剿匪那是信的人不多,可要说防着吴楚两地世族,那就是几近真相。至于说扬子江上如何如何,那时候有甚海贼闹腾?”
“可是宗长,这几年登莱水军深受重视,登州还设有‘一港三厂’,要说在籍船工,除武汉之外,怕是苏州常州也不及它。”
一港说的是蓬莱港,三厂说的是蓬莱造船厂、蓬莱修船厂、之罘山造船厂。尤其是后者,就是千几百年后的烟台芝罘。贞观朝隶属牟平县,前几年是北地最大的糖盐生产中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