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要个儿么?”
“甚么地方的?”
“能是甚么地方的?益州本地人,成都人士。”
“甚么价?”
“哥不看看人?”
“看个屁,拉拉手……”
西市牙行,客户和掮客散了衣袖,两只手搭在了一起。
“哥,再饶点。”
“还饶?这都加了一倍了还绕?!”
“哥,小弟这回的人可是有些来头的。姓梁,跟勃律梁神箭乃是宗亲,是成都的远支。”
“汉人?”
“汉人,真真的汉人,要是蛮子,哥你把我脑袋摘下来,拿去球场给‘柳营’操弄,绝无二话。”
“梁猛彪的宗亲……嗯,倒也不是不可以。成,要了。”
“嗳!哥痛快,小弟先预祝哥哥子孙兴旺,将来大富大贵。”
二月里的西市,牙行兴盛到了极点。甚至连拐外人口的,如今也疯了也似的,以往只听说拐卖妇女儿童,如今连青壮都拐卖,越是精壮的越是不放过。
“冉氏的有吗?有冉氏的吗?”
“有有有,要哪一支的?三房五房的远支,老家普州的,读过书,去年还在湖南土木大使那里当差。”
“年岁呢?过了二十五可不要。”
“哎,怎会过了二十五?去年才二十三。”
“长相周正?”
“仪表堂堂,否则也不能受徐大使赏识不是?”
“开个价,要是能说合,少不得再包你一封雪花银。”
“哎哟这话说的见外了,老哥是开国县子之家,能跟老哥相会,这是缘分啊。谈甚么雪花银,里边请,刚好有蜀地来的雀舌,是要煎的还是泡的?”
“废话,当然是泡的!”
原本收个干儿子,哪里需要这么麻烦。可现在不是巴蜀、荆楚的行情见涨吗?
卖方市场就是这么的蛋疼,“待价而沽”的巴蜀小哥也是精明,“认爹”怎么地压岁钱也得再添点儿,哪能随随便便就喊爹。
“虽楚有才,我实用之!”
和大多数“认爹流”选择价钱相对便宜的巴蜀老铁不同,有些端着架子的,表示老子有钱任性,楚地人才我就不能收作“干儿子”了?
愿意掏五百贯收巴蜀乡籍俊才作“假子”的,压根就不在乎再多掏五百贯!
当然了,嘴上肯定不会这样说,要面子的就表示《左传》早有先见之明,我这是向左丘明老前辈致敬。
致敬懂吗?
至于楚地小哥哥是不是跑去武汉混过几年学堂,能写能算还能玩管理,仿佛是不重要的。
但不管怎么说,原本有些“富余”的武汉“人才”,在这一波牛逼到爆棚的操作之下,年收入当场翻两番。
没办法,不全是给人当“假子”,人家还要上班的啊。
长乐“小公举”这一波奇葩操作,搞得武汉方面也是闪了腰,连老张都高呼不可战胜。
这特么谁能想到啊。
在老张看来,“认爹”啊那是,怎么可能成为一种风气?
然而老张也高估了自己教育出来的“学生”,固然他们的眼界、精神、道德,都大大迥异于别处。可说到底,寒门乃至庶民的身份,使得他们内心依然是胆怯的、自卑的。当一个机会摆放在面前,并且还能够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才学”,那么,又怎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跟那些出身“不凡”之辈一样,去拒绝呢?
即便是武汉本身,其上升通道,也只不过是比别处稍微多了那么一点点,宽敞那么一点点。
可这一点点,也不过是从万人争过独木桥,变成八千人或者五千人去争着过。
讲白了,两辈子折腾,老张的思维惯性,始终难以扭转适应,他终究只是一条工科狗,而不是社科狗。
“他妈的!社科学不是科学——”
江汉观察使府中,一条江南土狗,在那里疯狂地咆哮。
第七十五章 人在江湖飘
贞观二十二年二月长安城的奇葩风气,让窝在武汉隔壁“监视”张德的郧国公张亮表示太欣慰了,老夫他娘的真是人才!
论起认“干儿子”的本事,谁比得过张亮?当年跟赵郡李氏分道扬镳,张亮一身绿装天下皆知,不管是出于同情还是出于愤怒,总之,当时张亮的日子并不好过,但也因为日子不好过,他收一堆“假子”的事情,就算是这么揭过去了。
十年弹指一挥,到如今又变了模样,张亮存下来的百几十个“假子”,还真是有了点用场。
当年张亮还真收了一些年纪小才几岁的小屁孩,并非全是那种扔出去就能砍人的亡命之徒。
而这些小屁孩,还真是有不少荆楚人士,跟武士彟这个老家伙还能沾点干系。当年武老头被李董逼着做打手,干豪强的时候,有不少豪强之后,就彻底树倒猢狲散。其中的猢狲,就落在了张亮手中。
现如今,长安城内要办学,甭管是什么行市吧,郧国公表示老夫扩充家业就在当时!
反正老板也不管。
“大人,如今长安比不得从前,纵使长乐殿下受二圣隆宠,可到底也只是个公主,即便办学,也未必是个长久的事业。此去长安,前程难料啊。”
张亮的“假子”遣散了不少,但小屁孩就没必要遣散,他虽落拓了,可养活几张嘴有什么难的?养在身边的“假子”还能当帮手用,嫡亲儿子张顗遭受一连串的打击之后,大概是一条路走到黑,尽跟张德厮混,全然不理会张亮的一系列安排。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