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的路数,就是在“原型机”上修修补补增增减减,吃老本吃个一二十年不成问题。
“还剩二十几贯。”
一人小声地应了一声,技术狗并非都是单纯的,要说一分钱没有捞,老张压根不信。但这三万贯,本就是拿去玩的,老张所求的,并非是一两台没有普及意义的机器,而是专心做研究的技术狗。
他从来没有阻拦过哪个学生去投身官场宦海,哪怕那个学生的天赋极高,哪怕那个学生很有可能成为唐朝版牛顿或者麦克斯韦。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理论、发现,就在那里,没必要再去发现论证第二次。他就是活着的贞观朝“牛顿”“麦克斯韦”“莱布尼茨”……他要的,就是一帮不断强化技术的技术狗。
“居然还有得剩?”
老张有点意外地看着这帮学生,然后笑道:“今年翻一番,六万贯,明年这个时候,老夫再来问你们。”
“……”
“……”
几只狗崽都是一头雾水,山长这是啥意思?搞不清楚状况的学生小心翼翼地问张德:“山长莫不是生我们的气?”
老张哈哈一笑,看着他们道:“区区三万贯,老夫当真要计较么?这点钱,还不至于让老夫调个人过来审计。”
“真哒?!多谢山长!”
“多谢先生!”
本来花光了经费,想着就是出了点成果,也好跟山长有个交代。万万没想到山长居然不按套路出牌,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这机子思路是对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琢磨,如何扔到工坊里造出来,如何把效率再提上去,如何把它体积再缩减一点,如何把它玩出来花来。”
听到张德这么说,有人激动地说道:“先生,眼下想的,就是如何缩小体积,然后装在船上。旧年那装在船厂的机子,当真就是个废物。去年做的这个,我很看好!”
“老夫也很看好,诸君自当勉力就是。”
“定不负山长所期!”
经费花完没有被责骂不说,还增加了一倍经费,这让技术狗们很是兴奋。看到这台三胀机被攒出来,老张也挺高兴的,至少将来吐槽南人操船,不能说操了,得说开船。
至于小火车呜呜呜,能上船还怕不能开车么?
抵达武汉,略作休整,老张没有跟观察使府的幕僚们聚餐,而是带着人,先去了汉阳钢铁厂。
第三十章 “作死”的未来
大规模制备生铁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想要大规模生产粗钢,依然需要大量的实验摸索。
贞观朝的现实条件,不得不考虑燃煤的采挖效率,至于炼钢脱硫脱磷反而是次要考虑的。汉阳钢铁厂的平炉已经能够出钢,生铁要求相较另外实验用的转炉要低,但对燃煤需求量要高。
加上永兴煤矿含硫相对较高,炼钢出水时候的场面,俨然就是哪路妖王点了唐僧套餐的架势。
仅针对武汉的情况来看,转炉反而要节省一些材料。说到底,这个时代对钢材要求的下限极低,同时废钢量还不高,短期内转炉在一定条件下,依然是有自己的优势,至于将来吹氧条件成熟,转炉大法好什么的,那都是老张活着看不到的事情。
贝瑟曼转炉和马丁炉一起上,两条腿走路,成本的确高昂,但是不同地区进行自我调剂自我筛选,本就没必要张德去作判断。
不同地区各自的成本会给出答案,不同地区的市场会给出答案。
但不管怎么说,汉阳钢铁厂第一次大规模出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野蛮一点来讲,从这一刻起,武汉在小火车“污污污”的道路上,基石总算是严严实实。
接下来的事业,都是在这个基石上面,或是绣花,或是吟诗作赋。
“你们那个三胀机,是三方合作吧?”
看到了试验区的转炉溅射火焰,并不算大的龙门吊,通过绞盘操作,缓缓地移动。钢水颜色红黄发白,通过锁链拖拽,钢水进入模范,然后冷却成型。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深吸一口,大脑接受的神经信号,让张德闭上眼睛回忆起来。
熟悉的味道……真他妈难闻!
“内厂、汉阳厂还有学校一起攒的。”
“好。”
老张点点头,对此非常满意。
未来的五到十年,技术上的升级将不会再是“质变”,而且疯狂地堆量。而这个量,此时此刻,在武汉“体制”中的英杰,都是有着清晰的预估。这个估值……没有上限!
到了这个地步,原本不情愿掏哪怕一个铜板给底层做“福利”的奸商,也会掏一点钱出来。而这个举动,并非是畏惧泥腿子们的暴力,仅仅是因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福利”的形式,毫无疑问,将会和“多子多福”挂钩。此时,即便张德于心不忍想要略作阻挡,也不过是让自己变成那个螳臂当车的螳螂。
精英们的手法粗暴且高效,至于底层会被何种“道德”包装起来裹挟,这也不是张德可以猜测的。
唐朝人为了挖掘利润掠夺利益,开的脑洞出乎想象。
“现在紧缺的,一是煤,二是铁矿。”
放眼整个贞观朝,大概也就只有汉阳钢铁厂的车间主任能够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
似石城钢铁厂,根本不用担心缺煤少铁。技术条件决定了消耗的速度没那么夸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