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这般模样,你这是要进京做官的命。”
“老子真想进京,那边真是在招人,听说也是要造机子,比‘巨灵神’还大力,想来也是要在板轨上用。”
“两京的板轨,现在应该也是不够用了。运货的马车,天天在跑,板轨就算运力大,可这到底是牛马拖拽,上限就那么点,再有一二年,怕是比不过新修的弛道。如今弛道上的四轮马车,不要太多。”
“两千斤三千斤一趟,十里有个站,算下来,倒也真是不比眼下的京洛板轨差多少。”
朝野内外的有识之士,都知道“蒸汽机”是个好东西。也都琢磨着,怎么把蒸汽机安放在轨道上,这样只要两条路线,人要休息,机器又不要休息的,旬日在跑,这运力一下子就是十几二十倍的增长。
而且外朝那些全靠嘴炮混饭的老铁,还开了个巨大的脑洞,琢磨着全国要是都有机器在跑,这天下还不是固若金汤?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偷铁的刁民实在是多。
就眼下京洛板轨,每年都不知道多少人偷配件,管理起来真心要人命。为了维护板轨和弛道,道路上的“巡查”实在是太多,能在这里混饭的府兵,都是拿双份粮饷,绝对是个肥差。
然而京洛板轨养活几张嘴,根本没有任何压力,光运费一年下来,都够再干一场局部战争的。
“这机子要是能上船,才是真正厉害的。东海尽头,就能常年跑,那地界物产也不算低,矿石品相极好。可惜,隔着何止万里,望洋兴叹啊。”
“你琢磨这个作甚?连永兴煤矿都没搞明白呢,还想着东海尽头,吃甚饭呢?”
“吃你们的饭,闭不上嘴是怎地?”
“吃饭吃饭,下午还有两个实验要做,这机子调试一下,还要还给矿上的,不能耽搁了矿上的业务。”
“都吃饭,都吃饭吧……”
第三十九章 拼搏
“贸,市也。”
京城,进奏院内有院士捧着一本新刻《尔雅》,很是玩味地环视四周。这几日进奏院又发起了一个案子,关于地方雄州的“市易权”。这个不是对内的交易,而是出口贸易。
原本这个权力,是由朝廷统一调剂。哪里定市舶大使,哪里没有,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毕竟,“勾连中外”这个名头,不好听,容易被上司喊一句“借汝项上人头一用”。
而且李唐皇帝有个小黑点儿,当年从突厥那里借过力。这事儿当然现在是揭过去了,可是为了捞钱发财,那微妙的“唐人主义”冒了出来,事情就有点不好说。
汉人包容力极强是不假,可有什么事儿,记事本上都会记下来,隔个一百年两百年,早晚是要翻本的,而且是变本加厉换回去。
这世上本就没有无缘无故就源远流长的民族。
“这个案子,怕是不好过。”
“所以改个名字,好听有些。”
“市易改贸易,这不是自欺欺人么?”
“嗳,话不能这么说。”
进奏院内有人笑了起来,“大家一起自欺欺人,那就不是自欺欺人。”
“……”
道理很正确,就是听着不舒服。
“民族主义”并不是朴素的“爱国主义”,也不是什么“爱国心”。它是一体双面的,有进步的一面,自然也有破坏力极强的另一面。
当它的破坏力对外时,那末,唐朝权贵对外剥削的疯狂,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包装成一种对内的“美好”愿景。
这个愿景就像是一个泡泡,当唐朝无力继续扩张的时候,就会砰的一下爆炸。且未必是由外而内,很大概率是由内而外。
只不过万幸的是,这个时代地多人少,唐朝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大物博”。哪里的土地有价值,哪里的土地投入成本过高,朝野内外,皆有一本账。
“往后十年,只要丁口繁盛,这行市,就是不愁的。”
“总有人愁的。”
“那这个案子……可要游说哪位阁老?”
“除了阁老怕是不够啊。”
能在进奏院内大嗓门嚷嚷的,都不是菜鸡。这光景,背后金主们早就跟他们交了底,只要案子能过,钱不钱的都是无所谓。
至于愿意砸钱的,自然都是天下间贸易繁盛的地上雄州。
苏杭、淮扬、武汉、广交……谁都想自己搞点小金库。原本这些地方就有市舶大使,但市舶大使那是中央的,跟他们地方有个屁的关系。“贸易权”到手,这钱,才是真正到了地方走一遭。
否则按照眼下的体制,越是发展,越是繁荣,也就越只能干瞪眼。
“皇后陛下既为女中尧舜,自是明见万里。”
“……”
“……”
总有老铁讲话太直白,只是皇后的胃口有多大,五百多条恶狗都是心里没有底。因为皇后财雄势大,地方雄州上,除了武汉的某条狗王,还真没有能跟她“斗富”的。
连“国库”都有渠道把钱掏出来放皇后的小金库,跟她“斗富”,这不是找抽么?
但是进奏院的院士们自从来了京城之后,也知道一个事情,那就是皇后有口皆碑,从来都是收钱就办事。
这一次搞地方的对外贸易权,弘文阁诸学士的游说资金是能估的,毕竟已经有了经验。但皇后那里,没有标准。因为皇后有时候要的不仅仅是钱,兴许还有别的东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