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朝工科生_鲨鱼禅师【完结】(1797)

  “是。”

  各大会馆大多常备礼品,分门别类,都是很有针对性的。送给已婚妇女的,送给未婚女子的,送给野种的……

  没办法,武汉别的没有,就是野种多。

  谁叫领头的那个就是野爹呢。

  谁都知道江阴来的张沧跟张德长得像,但谁又敢直接就说,这玩意儿就是张德的野种?

  见了张沧,还不是张大郎张大郎的叫。

  更让人惊异的是,张沔张辽张幽之流,其舅家来头都不小,正常来讲,张德的长子张沧,母族自然也不会太差。

  再说了,张沧到了武汉之后,琅琊王氏的人鞍前马后就差跪着说话……这还用明说么?

  广州会馆左右,有福建会馆和交州会馆,两家在武汉的关系走的不一个系统。交州会馆主要是李道兴李景仁这一条人情,而福建会馆,不管是福州还是建州,都说跟史大奈关系好,然后攀的是阿史德银楚。

  一看广州人在动,两家也没闲着。反正中央现在是“牝鸡司晨”,要整人,也是从中央开始,干他们屁事。这种“动荡”时期,地方是最爽的,不赶紧开捞,等长孙皇后说话越来越好使之后,他们想捞也没资格。

  时值武汉开始技术扩散,愿意掏钱的东南富庶之地,就算一时半会儿不凑手,咬咬牙,借钱也要上项目。

  你不上项目,就是给人做配套的命。

  今年武汉正式挂牌“技术培训局”,混了个九品的官帽子,侯君集很配合,他在吏部算是上上下下进进出出好几回了。贞观二十二年下台上台前后三回,也不知道是皇帝满意他还是不满意他,豳州大混混现在就是咸鱼心态,爱咋咋,不折腾了。

  毕竟,侯氏现在也算是有钱淫。

  为了侯氏的美好将来,老流氓没必要跟张德挺劲,万一哪天张德接手张公谨的班,成为湖北总督,整死侯氏不费吹灰之力。

  中央朝廷的心态也是微妙的,武汉仿佛是个埋头发育狂,对那些“鸡毛蒜皮”全然不在意,可眼睁睁地看着武汉跟个怪物似的趴在扬子江上牛饮鲸吞,要说内心坦荡,那还不如说杜总统的坟头蹦迪不好看,“九鼎”放炮不见怪。

  可要说玩小动作针对,都出现“天下豪雄入武汉”了,玩小动作也不怕被人鄙视么。至于“楚才晋用”那都是往小了说武汉的功能,技术扩散,等于就是“天下以武汉为师”。

  朝廷自己都“师狗长技以制狗”,这状况,也就只能装死狗。

  第五十章 工程意义

  中原自古以来的基建能力,是不需要进行争论在各大文明中是不是第一的,因为没有必要。

  哪怕是某条乱入唐朝的工科狗非法穿越之前,汉朝遗存下来的水利工程,还依然非常坚挺地造福后人。

  至于战国时期的各种狂霸酷拽工程,就没必要出场了。

  同样的,贞观二十三年唐朝进一步增加的耕地数量,也是围绕在汉朝的水利工程来逐渐扩张。

  仅仅是汉水一线,就包括萧何堰、高堰、杨镇堰、五门堰等等一眼看去就能发现其牛逼的堰坝。其中汉朝萧何督建修筑的堰坝就有三四十处,总数量破百,废弃的同样破百。

  不算云梦泽西南隋唐新开发的土地,上游地区在五百年前就增加了优质耕地四十万亩。

  至于张汤督建的褒斜道……是可以跟战国时期的那些狂霸酷拽工程一较高低的。荆楚大地头一次轻松把粮食运入长安,就是因为张汤夫子弄出来的这么个“超级工程”。

  “改道治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极为简单的四个字背后,需要一个集权的中央政府,需要一个动员能力极强的组织,需要一个管理水平极高的团队,更需要保障整个工程系统运行的制度。

  为什么已经觉得自己“无敌”的李董,心心念念的不是什么狗屁“天可汗”,而是“功盖炎汉”?

  因为汉朝在全国遗留下来的成千上万个水利工程,就足够然后来的君王感觉到绝望。哪怕是程处弼在西域大开杀戒,最终安抚那些可怜虫的时候,他用的每一滴水,都是从汉朝遗留下来的井渠等水利系统中打上来的。

  在刚刚铜铁混杂的时代就能够把人口膨胀到五千万,这不是简单地靠脱了裤子猛干就能做到的。

  甚至哪怕是“丝绸之路”这条人文气息浓郁的“商路”,在她身上来的第一发,是汉朝这个猛男。这个猛男不玩了之后,后面的才能排队上……

  自唐建立以来,唯一拿得出手的大型工程,还是为了震慑国内土鳖的大型宫殿群。哪怕把隋朝算上,杨广这个二逼修的“大运河”,在真正联络南北之前,大运河就是个裤衩,仅仅是方便京城人民的日常生活,对于联络南北,实际效果乏善可陈。

  直到贞观朝玩了花活,这才把大运河正式向北推进,进入到了徐州境内,乃至贯穿山东。

  这才是李皇帝的得意之作,和贯穿山东的新修运河段相比,京洛板轨、两都弛道以及“环渤海高速公路”,才是拿得出手的“历史经典”。

  至于“围圩造田”之流,都是弟弟。

  有“利国利民”的大型工程,才能算得上“物配其主”,社稷神器捧在手里,才不会有人觉得违和感十分严重。

  这些大型工程带来的好处,绝非仅仅是巩固皇权加强“中国”,自贞观五年之后,整个帝国的总人口,应该是摸到了三千万的边。汉胡比例大概是在五比一,爆发式的新增人口主要是掠夺,自然人口增长,因为土地产出更多,加上一些地方的政策性扶持,平均每年增加五十万左右。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