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腌制品、海产品等等物资供给的变化,反馈到朝廷,自然就会有想法。
如果说对天竺地不熟悉,需要重新摸索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那可能还会望而却步,但现在十几二十年的摸底,从上层贵族到底层贱民,唐朝对天竺诸邦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种情况还能忍着不揩油,大概贞观大帝是信了佛。
“今年李真人还要在雪域蕃地修建‘太昊天子’的神庭天宫,这糜费怕不是个无底洞。”
“李真人是打算修五十年。”
“他也真敢想。”
“你不懂,今年西天竺修筑长城,东西勃律诸部就要南下进入北天竺和信度河两岸,往后这蕃地啊……哼哼。”
听得同僚冷笑,吐槽李淳风的人便问道,“又不曾在蕃地大开杀戒,这是甚么意思?”
蕃地内斗的唯一赢家就是李皇帝,而现在手持空白圣旨的李淳风,不但把蕃地诸部上层建筑玩了个遍,还打算在蕃地减丁。
只是手段并非是靠暴力屠杀,反而和漠北差不多,当丁口总量达到一个标准线,就可以让多余的人口南下,在北天竺讨生活。
漠北能够顺利运作,除了的的确确漠北的生存条件实在是太过糟糕之外,还有就是漠北诸部的成年男子,的确在外乡更容易发迹。漠北诸部的上升渠道,基本都被各大部族头领垄断,形成了以定牧蓄奴发卖野生动物皮毛的本土利益集团。
换个生产资料来看,他们和传统地主没有一根毛的区别。
只是规模更小,人口更少。
和漠北相似又不同的蕃地,则是宗教意味更浓,对诸部大贵族来说,既然信了李仙人的邪就能吃香喝辣……我为什么还要累死累活去工作呢?
说到底,雪域高原的生存条件,还未必有漠北来得愉快,漠北至少来了大灾还能跑得飞快。
雪域来了大灾,跑都没办法跑。
所以,当李淳风承诺,只要南下就能“打天竺土豪,分天竺田地”的时候,中小贵族以及武士阶层,立刻欢呼雀跃,不得各部领袖如何发话,直接带着农奴、牧奴就跑了。
为什么?
不早点跑路去天竺,等着一起去,万一跑的没有别人快,岂不是黄花菜都凉了?
“这一回蕃地南下的丁口,少说也有十多万,几十个据点早就筹措地盘,就等着这一回治下庄园丁口暴涨,好继续拓荒开发。‘黄冠子’真人这一回,当真是两边落下情分。”
说到这里,那幕僚也是感慨,“你当入秋时,岭南下单恁多农具是作甚?都是要运到天竺去的。”
“这真是……厉害了。”
第二十六章 铁路
秋收之后,武汉大中小学校都陆续开始放寒假,包括一些私塾和名士开办的学堂,也多是响应武汉教育局的号召,给学生和弟子放一个相对漫长的假期。
毕竟临近过年,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忙着过年,筹措物资,休憩屋舍,甚至和亲眷友朋联络感情,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府内官僚是轮班,过年也是有人值班,今年吃不了团圆饭,那就明年吃,上下官吏倒也没有什么怨言。
只是和往年不同,技术部门的加班跟打了鸡血一样,整体情绪相当的亢奋。
因为前进型蒸汽车头的前景越来越清晰,整个未来发展,颇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
还没有从上一轮加班中恢复过来的老张,又继续到了新一轮的加班中。
“天竺、河中的事体,不是说忙完了吗?怎地又要加班?”
给张德披上了大氅,郑琬挺着个大肚子,神色有些心疼,她所有的心思,已经彻底系在了这个男人身上。她最怕的事情,从很久以前,就是怕张德出事,各种意义上的出事,这是她最怕的。
哪怕没有族人,没有女儿,她都没有这样恐惧。
深夜中思索过自己的人生,倘若没有张德……她大约是生不如死。
“现在车头到了测试的关键时候,我不能不盯着。”
说着,没由来地在门口抱了抱郑琬,见不远处武媚娘也挺着大肚子像一只大鹅一样摇摇摆摆地走来,老张上前道:“不在屋里呆着,跟着出来作甚?”
“不是才加班结束么?怎么又去加班?”
武二娘子皱着眉头,语气很是不快。
“在家里乖乖的,听话。”
说罢,也是抱了抱,几个婢女见状,都是面红耳赤地低着头,只觉得家中郎君着实行事大胆。
门口的护卫们倒是见怪不怪,反而觉得宗长哄娘子的手段不错,暗忖回去也模仿一番。
“走了。”
摆摆手,看了看天气,张德登上了马车,而门口,几个女郎目送他离去。
汉阳钢铁厂其实已经生产了三台蒸汽机车,两款是进取242型,一款是前进241型。
数字前两位代表生产年份,后面的数字代表生产版本号。
进取型和前进型蒸汽机车的特点很鲜明,前者力大,后者体小。
短距离通勤的话,两者都已经能够满足条件,但长距离就有了问题,因为铁路建设成本高的缘故,进取型蒸汽机车对铁路物料要求相对更多,每一里的造价成本,比前进型多了接近三成。
“我们计划是修通安州这条路对不对?”
“对,毕竟武汉两百万人口,粮食消耗极大,每月占据船运资源比重太高,要是能够从云梦泽以北运粮过来,不但解决吃饭,还空出了船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