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雪龙军”,就是设立在大非川以西的军寨。那里有个很大的盐湖,因为盐雪交替,此地驻军就被命名为“雪龙军”。青海军的分布图,武汉也是有的,老张当初也稍微判断了一下,“雪龙军”大概就是非法穿越前的茶卡盐湖。
至于那个天龙城,大概位置就在非法穿越前的天峻县。
本地土族大户所说能种油菜的地方挺多,从青海出发一路向西,陆续都有河谷或者湖区能种油彩,就是分布相当的零星,一路到柴达木山都是多多少少有一点。不过环境相当恶劣,基本只能保证入夏之后能出一茬。
但只是这一茬,也是相当不错,在本地很有赚头。
“听说程昆仑过冥水又斩了百几十个,你们崆峒山的怎么说?”
“说个屁啊说,当然是买啊。怎么?你们祁连山的有门路,不打算买?”
“狗屁,跟青海佬合伙一起买。就是这价钱越抬越高,一个人头怎地都要一百个,怕是州城的人都在心动。”
“老弟,听哥哥一句话,心动不如行动。你当以后还有这等当口?程昆仑回京之后,下次去的可不是河中,而是天竺。到那时,你想买都没得买。”
“谁说不是呢。”
“焉支山的也收到了消息,打算出这个数,咱们再不下手,嘿……那可真是一地鸡毛,甚么都别想捞到。”
说话间,一个披甲军官冷笑一声,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
“两百个银元,焉支山那帮穷鬼哪来的钱?”
“借啊。你当没人借?”
“入娘的……”
骂了一声,另外一个汉子摸了摸下巴,“听说姑臧有人是西军出身的,能跟程昆仑攀上交情,要不问问?”
“问个鸡儿,这光景跑去姑臧问,回来还有甚么?鸟都没有!”
“入娘的……不等了,去酒泉走一遭!”
“我去喊人,戴上现钱,都是雪花银。”
“记得再借点,以防万一。”
“放心。”
另外一个军官,咧嘴一笑,拍了拍腰包。
第九十五章 怀德节
京城,“女儿国”越来越火热,门口甚至还假设了岗亭,时不时有推销报纸、杂志的小厮在那里和人攀谈。绕着岗亭一圈,满满的浆糊味儿。
之所以是浆糊味儿,因为更多的偷懒王八蛋愿意把小广告贴在岗亭上。
贴“女儿国”的外墙上,他们是不敢的。
小广告都很有特色,大多都是做皮肉生意的。
什么“奶奶头肥技术好,包夜一贯,一刻钟二十文”,什么“二八娇娘体如酥,有意者前往通济坊大青鱼里,包爽”,什么“永通门包车马,新南市有门店,良家、胡女、新罗婢应有尽有”……
来“女儿国”一通按摩,又不能上下其手,有些火力旺的,可能就把持不住,看了小广告就屁颠屁颠过去消费一把。
“兄弟,这《洛阳日报》你都不订一些?”
“哥哥诶,我这儿甚么地界?看《洛阳日报》那能成么?来这里消遣的,都是为了放松放松,要看《洛阳日报》,那还不如家去看,何必在这里?”
“订几个,算是帮忙。”
“怎么?衙门里还有业务的?”
“谁说不是?社里也是吃朝廷俸禄的,你当皇粮是那么好吃的?我要是能多卖几份出去,这奖金才能到手啊。”
“行行行,那订几份吧。”
“有劳兄弟了,待下个月奖金发了,没得说,建春门来一桌干锅鱼头。”
“我可记着了啊。”
“骗谁也不能骗了兄弟啊。”
“先来几份,少待填个单子,明日也记得送来。这光景正好送几份报纸进去。”
“好嘞!”
在《洛阳日报》报社跑销售的汉子一听顿时大喜,“女儿国”这地界订阅量是相当高的。尤其是一些艳情小说和杂志,排队的客人最喜欢翻的就是这个。
也有爱看小人书的,但那都是武汉印刷,市面上不多,想要盗版也不容易。反不如传奇小说、奇遇故事来得爽快。
十份当天的《洛阳日报》被送了进去,大厅中正好有新来的客人在那里休息,吃茶之余,见来了新报纸,一招手,便有伺候人的婢女问道:“客人有甚吩咐?”
“新到的报纸,拿一份过来。”
“客人少待。”
将《洛阳日报》取了过来,头版头条折叠好,正对着客人放下。
吃茶的客人一手拿着茶杯,另外一只手则是拿起报纸都开,翘着二郎腿坐在软垫半躺椅中。
“咦?教育部出了个新物事。”
“甚地物事?”
听得说是出了新鲜东西,顿时有人好奇地问道。
“说是程将军运送一块石碑回国,那石碑是个宝物。”
“可是‘四夷怀德碑’?”
“正是,怎么?陈兄听过?”
“广利坊早就传遍了,这几日京城的佛门大德都要去一趟长安。”
“这是为何?”
“说是要念经还是甚地,那些个浮屠语焉不详,也不说个通透。”
抖着报纸的客人还有些奇怪,“这物事怎地还跟节日有关了?孔总理说甚么‘四夷怀德,皇唐教化’,故而设冬月中旬为‘怀德节’,以示国朝仁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