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卖女儿只能卖一回,千金公主恨不得回去多生几个。实在不行,就把温家庶出的小娘都打包送过来拉倒。
她爹能卖女儿,凭什么她不能?
“阿姐当真是……女中豪杰,女中豪杰……”
嘴唇哆嗦的千金公主很是颤抖地拍了个马屁之后,拿起手边的茶杯,哆哆嗦嗦地往嘴边送。
可惜不争气,牙齿在杯沿上磕磕碰碰,叮叮当当简直就是打架。
李芷儿倒也没有瞧不起她,她也是这么过来的。
从当年懵懂无知有点小算计的小姑娘小公主,一路熬到现在,才能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京城,出现在她那皇兄皇嫂面前,而且半点畏缩都没有。
坦坦荡荡,理直气壮。
“不过,有一事还要妹妹帮忙。”
“阿姐但说无妨!”
两个长公主殿下,此时此刻当真是成了一家人。
之前虽然是亲姐妹,但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情同姐妹。
现在,则是真·亲姐妹。
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骨头是金子做的,筋是银条做的,真他妈的亲!
“杜楚客那杜三娘……还要妹妹做一回媒人。”
“好说,好说……此事,包在我身上。杜工部在魏王那里做事,正好我家二郎跟魏王能说上话,只消寻个酒宴,便能开口。”
“好。”
李芷儿点点头,“那就静候佳音。”
要是公开和杜楚客联姻,也不是不能成功,但很有可能是杜楚客迫于无奈。至于现在,双管齐下,到时候杜楚客除非一剑杀了杜三娘,否则哪怕头皮发麻,被皇帝盯着骂,他也只能认账。
现在有千金公主从中帮忙,那就是另外一个说道,二圣再怎么不爽,不给千金公主面子,也要给千金公主那个死鬼公公温彦博面子。
第八章 狂欢和震惊
汉阳新开的一家图书馆规模极大,最重要的是,它不是私藏书屋,而是公共图书馆。凡是汉阳、江夏两地在籍居民,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身份证”前来借阅。
当然了,借阅的时候,要有坊里长者或者街市文员的签字文书。
整个汉阳图书馆的藏书量极为惊人,各种孤本加上张德这十多年的积累,还有惯例的经典,总藏书量以“册”为单位,有八万册。以“卷”为单位,有四十万卷。
其中尤为被追捧的,是各类“图志”,没有武汉本地规范化的教育,根本无法看懂这些地理图。
比如说等高线,哪怕被人借出去,唐朝三千万人,看得懂的只有武汉临漳山出来的那么一丢丢人。
只是,汉阳图书馆的意义重大,对大多数“寒门”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整个武汉,尤其是汉阳县和江夏县,一度出现了“代借”的行业。外地的读书人,为了求知,不得不委托两县普通百姓,前往图书馆借阅他们想要看的经典、手册、工具书等等。
当然了“代借”之外,还有“代抄”,很多汉阳图书馆中的印刷本,是根本买不到的。算是行市里的“孤本”,尽管在江汉观察使的某些专业部门中,这可能是见怪不怪的工具书,但在市面上,想要一窥全貌都很难。
尤其是工程领域,比如双龙桥,看上去就是江汉观察使修了个桥,但实际上整合了太多的部门,涉及到的工业门类比较“复杂”,那就没办法靠经验去推算。
逆向工程这个事情,首先你得有齐全的工业门类,还要有一应技术的应用工程师,还得有统筹整合的管理人员……
靠脑补,什么都逆向不了,那么所有的材料、技术、图纸、加工工艺、管理流程全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摆放在你的面前,你也只能干瞪眼,你什么都做不了。
武汉下辖三县,汉阳、江夏、武昌,这一回独独武昌县捡不到这个福利,好些武昌官僚们就跑来汉阳“讲理”。好在府内早有定夺,跟他们说这是“试运行”,这便把武昌人打发走了。
倒也不是说府内歧视武昌县,实在是贞观朝的武昌离得有点远,借阅图书是有时效的,与其增加后续的管理成本,不如先“试运行”一段时间看看。
如果一切都还可以,府内是打算直接在武昌县建个分馆。这个图书馆分馆的作用,也不仅仅是给武昌县福利,周边永兴县,甚至江对岸的黄州,都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
知识,从来都是有价难求的。
汉阳图书馆的正门有题字,不过并非是“汉阳图书馆”五个大字,而是一百多岁的曹夫子写的八个字。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
八个字之外,再无其他偶像,诸如天后、圣人、先哲之类,都是没有的。不是没有人想要塞个孔夫子在跟前,然后他失业了。
江汉观察使府,有比较成熟的图书管理体系,如今筹办的汉阳图书馆,以及将来要兴建的各种分馆或者地方图书馆,不过是原本府内图书管理团队的进一步扩充,锻炼新的队伍。
本身这年头能够从事图书管理的人员,都是相当顶尖的人物,把他们扔到任何一个调度岗位上,都能迅速上手,极快适应。
比如“汉安线”铁路“汊川段”的调度管理司官吏,就是临时从江汉观察使府的档案室调用过去的。大部分都是流外官,但张德也给了承诺,今年从京城回来,就正式让他们转正为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