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狼烟深处_九月【完结】(168)

  第三份档案,笔者只能以隐讳的手法敷衍一番,因为笔者只有看到一小部份,能获准披露的内容更少。

  KT15(我方档案中的敌特编号)作为本实录中记载的反面人物之一,是一名主动为A国中央情报局服务、屡屡出卖国家机密的前海军高级技术军官。KT15在“手提箱”事件结束后的第二年,自知身份败露,在叛逃的路上,负隅顽抗,被我方某特工击毙于东京。但是,只有少数人知道,这个叛徒的父亲是曾代号为“红叶”的共和国功勋特工、首位一级红叶勋章的获得者,也是红叶勋章设立的原型,建国初期,在周恩来总理的特别指示下,他受李克农将军的亲自委派,打入苏联枢要机构卧底长达二十年之久……至此,笔者唯有以省略号带过——笔者只能说,这一页是血泪悲情的一页。每一名秘密战士的战斗生涯都意味着各自悲情的人生,即便有人能够以常人难理解的坚忍意志承受得起这份惨重,但是,他们的后代却难于承受。

  在此,请原谅笔者残无人道地下一个结论。正是“红叶”的悲情一生造就了KT15的残生悲剧!

  为了告慰共和国的忠诚战士、秘密战线上的悲情英雄——“红叶”,那郁郁而终、含恨九泉的在天英魂,更为了避免此类悲剧重现,有关部门刻意地永远尘封了他的儿子、共和国的叛徒—— KT15的相关档案。因为,“红叶”的孙子还活着,一名亲手击毙KT15的我方某特工收养了“红叶”的孙子。

  我们坚信,英雄的孙子不会再走父亲的老路,他必定会像祖父一样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令人欣慰地是,他正在慢慢地成长为新一代的共和国军人,并时刻准备着去完成他的祖父那一辈魂萦梦牵、养父这一辈尚未完成但一直在努力的使命……

  林玲

  2030年10月1日,北京

  第三节 屋檐下

  (一)

  广州依依酒店。

  金灿灿的阳光落在深蓝玻璃上,一声优雅的门板开启声,见习女秘书走进来。

  “时总,董事长要去西双版纳度假,我已经订好了两张明天去昆明的机票,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五叔摘下老花镜,说道:“叫阿七和赵三坐明天下午的飞机去,别打扰小姐就好了。等等!是两张?不是一张或者三四张?”

  “董事长让我订的是两张,”见习秘书肯定地回答。

  五叔面露喜色,“这丫头交男朋友了?”

  见习秘书想了一会,神秘地说道:“不知道,不过董事长让我找人问问,国庆时风维公司会不会给员工放假……”

  “原来如此”,五叔暧昧一笑,“这样吧,阿七和赵三就不消去了”,

  “好”,女秘书正要退出去。

  “等等。”

  “时总有什么吩咐?”

  “下午你就去人事部签正式合同吧,不用等试用期满了,这段时间你干得不错。”

  女秘书笑得像清晨八时的太阳一般灿烂,“谢谢时总。”

  “我终于可以放心了”,五叔欣慰地自言自语道。良久,他翻出一袋文案,上面写着“关于收购广州风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可行性报告”,戴上老花镜。

  (二)

  村上一下飞机就直奔邓尼在市西郊买下的一栋豪宅,那里实质上也是中国课广州站的袖珍大本营。离开东京之前,他得到一条可靠的信息:“香港警方在侦查九华灯塔枪案时,从一些残留的弹头上发现,有人使用了一种来历不明、型号不明的冲锋手枪,而据国际刑警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该型冲锋手枪此前只在泰国的地下枪市上出现过”。这条来自香港警队内部的信息证实了此前曾在媒体上出现的“九华灯塔疑与泰国军火贩卖组织有关”的报道并未空穴来风。而此时的村上也正在秘密追查那个敢于从中国军方手中劫持手提箱的不明组织的背景与来历。

  在出租车里,司机正慢条斯李地调拭收音机,一边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和他搭讪起来。

  “好像玩真的了,今天又驱逐了个小鬼子外交官”,司机谍谍不休地唠叨着,丝毫并未发觉身后这边刚刚下飞机的商人竟然是个日本人,更没想到他还是特务头子。

  “哦?为什么要驱逐?”村上饶有兴趣地接过话匣子,俨然一个关注时事的爱国商人。

  “新闻上说是从事间谍活动,这不?大清早的,哥几个就互相通了气,要是撞上日本人,得提高警惕。这年头啊,小鬼子动不动就跑咱国内来刺探情报。”

  “是啊,前几天不是又有鬼子打着学者的牌子到新疆勘探么?”

  “嗯,听你口音……是北方人吧?”

  “我就是北京人”,村上这么说并不算撒谎。村上的父母是二战后滞留北京的日本侨民,70年代才得以回归故国。

  司机又滔滔不绝道,“还真摸不透政治这种高深的玩意儿,你说吧,年初还在东海舞刀弄枪的,正火爆着突然和谈了,我们去个外交部长访问访问,人家也来个官房长官回访,好像小日本也有了软下来的意思,哎?一不留神,又搞上了,上月提高什么关税,前天封杀赤日,昨天驱逐什么外交官…….真闹不明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