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嘉靖不禁略皱了下眉头,“若是把这八个府的秋税也免了,那今年太仓里的银粮,可够得用?”
“兴许够罢。”徐阶不紧不慢的答道。
“兴许?”嘉靖的脸上不禁浮起一层愠色,“朕把这么大一个朝廷交给你们去打理,怎可用一个‘兴许’来说话。”
“臣知罪。”徐阶见嘉靖心里生了不悦,连忙伏下身去。
“严嵩。”嘉靖又把目光投向了严嵩,“内阁是你当着家,这个帐,你可算得清楚?”
“回皇上的话。”严嵩略想了一下回道,“太仓里的粮食,眼下倒还算是够。只是银钱这边,即便是徐大人说的那几个州府的税银不免,怕也是不够。”
“加上今年,已是连续三年亏空了。”嘉靖微叹一口气,略闭上了眼,“你们可算过,这些银子都花在了哪?又有哪里能少用些。”
“朝廷和各地藩王的例银,京里大小官员的俸禄,南边和北边的军饷和军用,还有几个受灾省份的赈灾,这些都是免不掉的。”严嵩说到这里,略顿了一下,却又继续开口说道,“还有皇上修的两座仙观,去年和今年也各花去了白银二十多万两。”
“这算来算去的,怎生又算到了皇上头上?”嘉靖还没有说话,一边的黄锦倒是先开了口。
“让他继续说。”嘉靖左手一扬,止住了黄锦。
“粮物暂且不提,只银钱这边,今年内阁和户部年初的预算是白银一百五十万二两三千,可眼下才到了八月份,便用去了一百二十万两。原本预算的太仓入税有一百七十万两,可没想到江南一场大水,今年的岁入,怕是只有一百三十万两。”严嵩低着头,小声回道。
“唔……”嘉靖长出一口气,眉头紧锁。
“臣等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严嵩和徐阶一起又跪下身来。
“启奏皇上,臣倒是有一策,不知可否。”一直坐在一边的萧墨轩,忽然也跪下身来。
第三卷 第十六章 木助火德
“叮……”一声悠扬的罄声在永寿宫里飘了开来。
萧墨轩一时没弄明白,这声罄声代表着什么,只能跪在地上,偷偷的向嘉靖看去。
“皇上让你说话。”黄锦在一边提醒着。
“哦。”萧墨轩又整一下思绪,继续说道,“臣下江南赈灾的时候,曾经亲眼目睹淮扬盐商富足,可臣又听说,这几年两淮的盐税,却是从每年四十多万两,落到了每年二十万两,实在与理不合。皇上若是派人南下巡盐,兴许可解一时之忧。”
“一时。”嘉靖讪笑一声,“解得了一时,那明年呢?后年呢?”
“皇上,萧大人此策,倒也算是权衡之计,眼下须得把眼前的难关度过去才是。”徐阶出声合道。
“严嵩,你看呢?”嘉靖又把目光投向了严嵩。
“两淮的盐税,历来收了多少,上缴多少,都有明帐。”严嵩向前移了下膝盖,“若按萧大人说的,只怕又会加重了盐商们的担子。”
“逼他们,总比逼百姓来的要好。”嘉靖轻哼一声,“朕是万民的君父,总不能顾着大儿子,尽逼着小儿子吧。”
“皇上的话,甚有道理。”严嵩略欠了一下身,“依皇上的意思,这次派谁去好?”
“你是首,事事都要朕来做主,还要你们做什么。”嘉靖的面上,略有些不满。
“哦。”严嵩连忙点了点头,“既然这法子是萧大人想的,不如就让萧大人去吧。”
“启奏皇上。”萧墨轩听见严嵩举荐自己,立刻回道,“臣以为,此事还是派个熟悉情形的人去比较好。故而,臣举荐刑部侍郎懋卿。”
“懋卿?”嘉靖帝站起身来。
“臣也举荐懋卿。”徐阶出声附和,“懋卿曾总理盐政数年,盐运司里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认得,帐目什么的也看得明白。”
“嗯。”嘉靖点了点头,“那就派他去。”
“臣稍后就去做票拟。”严嵩的声音显得略微有些低。
“去吧。”嘉靖冲着严嵩挥了下袖,“只留萧卿一人在这里便是好了。”
“是。”严嵩和徐阶应着声,就要向外走去。
“皇上,明个就是八月十五中秋了,过了十五,又该是开炉炼丹的时候了。”严嵩走到了门口,忽然又回身说道。
“严卿年纪大了,也少劳顿些了。”嘉靖坐在莲台上摆了摆手,“日后这些事儿,就让萧卿代劳吧。”
“是。”严嵩有些颓然的转过头去,退了出去,陡然间,似乎又老了几分。
他心里似乎已经渐渐明白过来,从今以后,皇上的庇护再也不会属于自己一个人了。
看着严嵩老迈的模样,萧墨轩心里陡然也生出几丝不忍。可一想到严家对自己父子两个三番两次的暗算,暗暗咬了咬牙,把这一丝不忍压到了心里。即使我不倒你,你还是得倒,却也怨不得我。
“朕的儿子。”等严嵩和徐阶都走了出去,嘉靖才开口对萧墨轩说道,“近来精神好了许多,你有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