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首辅_银月令【完结】(186)

  “万岁爷有什么吩咐,老奴立刻去做。”黄锦的额头撞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响声。

  “去,去叫御膳房做碗榆钱粥送来。”嘉靖帝略想一会,抬头对黄锦说道。

  “是是是,老奴立刻吩咐下去。”黄锦立刻爬起身来,向殿外退去。

  做好的御膳,自然不能浪费,按照宫里的规矩,皇上没吩咐下来送到哪个殿去,便由着万寿宫的小太监和宫女们分了。

  御膳房里,榆钱之类的野菜,粗粮也是常备着的。接到吩咐,厨子们立刻诚惶诚恐的忙活起来。不一会,一大碗榆钱粥便做好送到了永寿宫。

  “唉……”嘉靖从黄锦手里接过汤匙,略盛了一口,放进嘴里。

  “黄伴。”等这一口榆钱粥咽了下去,嘉靖抬起头来,看着黄锦说道,“这些榆钱粥,粥之类的,虽不值钱,也不可口,却是遵着太祖皇帝立下的祖制传下来的。你可知道,这是为何?”

  “哦,这个哪里敢忘。”黄锦一边拿着棉巾递给嘉靖,一边欠身回道,“太祖爷的意思,是叫世世代代别忘了民间疾苦。”

  “嗯。”嘉靖听了黄锦的回答,满意的点了点头,“上天虽然把九州万方都交给了我朱家,可太祖皇帝却是自贫家而出,若是我朱家的子子孙孙得了富贵便忘了本,天弃之。”

  “万岁爷能这般想,真是万民的福气。”黄锦抿了下嘴唇,又欠了欠身。

  “严嵩的辞呈,你可看过了?”嘉靖又舀起一汤匙榆钱粥,放进嘴里。

  “送到司礼监的时候,略看过些。”黄锦拱手直立在嘉靖身后。

  “你说朕是准,还是不准。”嘉靖低着头,继续舀着榆钱粥。

  “严阁老乃国之栋梁。”黄锦脸上的肌肉,微微跳了一下,“而且这些内阁的事儿,万岁爷也不该问老奴。”

  “他们这是在逼朕啊。”嘉靖停下手里的汤匙,鼻翼微微抽动了一下,身体也跟着一抖。

  “万岁爷……”黄锦有些慌乱的扶住嘉靖帝。

  “太仓连续三年亏空,两淮盐税连年锐减。”嘉靖咬紧着牙关,一个字,一个字的从齿缝里蹦了出来,“我大明朝的赋税,银子,都去了哪?”

  “万岁爷,老奴觉得可以以林润的奏折做个引子。”黄锦屈身说道,“上上下下,彻查一番。”

  “查,还用查吗?”嘉靖闷哼一声,“林润的奏疏上写的清清楚楚,两淮盐场的产盐增了一成,赋税却少了五成。除了盐场,还有各处的铁矿,工铺,丝绸作坊,到底藏了多少。朕修几座道观便说没钱,他们置房,买地,买女人便就有了银子。”

  “成祖皇帝修紫禁城的时候,便也没这般难。”嘉靖手里的汤匙猛得丢到了碗里,发出一声脆响。

  “老奴立刻便吩咐东厂,去将懋卿擒回京师,交由皇上亲自审问。”黄锦连忙伏身拜下。

  “拿了懋卿,眼下太仓里的亏空谁来补?”嘉靖却是不置可否。

  “皇上再委派一位官员代替懋卿便是。”黄锦抬头回道,“若是皇上不放心,便派萧墨轩去。”

  萧墨轩?”嘉靖冷笑一声,“他不行。”

  “那便从户部调几位主事过去,再合着东厂的番子。”黄锦心里暗暗有些诧异。

  “谁也不行。”嘉靖缓缓摇了摇头,“便是派你去,也不行。”

  “盐场井矿,都是他们的人,只有他们的人去,才能收得上来。”嘉靖见黄锦不再说话,继续说道,“其他的人去,能瞒便就瞒了。”

  “唉……”听嘉靖帝这般说出话来,黄锦也不禁低头微叹一口气。

  “拟旨。”嘉靖又想了半晌,站起身来。

  “南京都察院御史林润,撰言诽谤上官,着锦衣卫南镇抚司接旨后立刻拿下,槛送京师。”嘉靖的脸色,雾蒙蒙的。

  “朕合着我大明朝万兆的子民,用着一半银子。”嘉靖念完旨后,愤愤的握了握拳头,“另一半,全归了他们。”

  裕王府,书房。

  “王爷,萧大人。”李芳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一边奔了进来,“果然不出萧大人所料,皇上已经下旨,命锦衣卫南镇抚司即刻拿办林润。”

  “哦。”裕王有些惊愕的抬起头来,“消息可是可靠?”

  “是冯公公从司礼监传出来的消息,该是可靠。”李芳连忙回道。

  “从南京到北京,如果走陆路,当要十到十五日。”裕王转过头来,看着萧墨轩,“这十来天里,子谦可能拿出一个主意来?”

  “林润救不得。”萧墨轩微皱着眉头,缓缓摇了摇头。

  “可是适才子谦也说过,林润绝对不能获了罪。”裕王顿时有些不解。

  “王爷。”萧墨轩对着裕王略一拱手,“若是说林润没罪,岂不就是说懋卿和严嵩,严世蕃有罪。所以在懋卿回京之前,林润都救不得。”

  “那可如何是好?”裕王长叹一口气,右手紧紧的握住了手边的紫檀椅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