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大人常和咱说,时候不同了,咱也一直想着。这时候到底咋不同了,又到底不同在哪。”
“全宁打图门,其实咱出去的时候就没准备回来,可偏偏谁也没想到,咱就这么胜了。两千打一万,偏偏就这么的胜了。”
李成梁讪笑一声,自嘲似的摇了摇脑袋,忽又猛得抬起了头
“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咱口袋里的军饷就这么翻了好几番。从前。咱是从来没想过。”
“老军户没了。咱军户家的子弟也能参加科举了,那些从前不拿正眼看咱的举子们。咱从前也不拿正眼看他们,只当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可眼下。也混成一团了,这时候才发现,原来一直是谁也离不了谁。”
“时候果然是不同了呐”李成梁深吸一口气,大声喝出,“东南偻患,打了上百年,胜的是谁?”
“大明!”
也不知道是随先起的头,数千将士,却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呼出声来。
“南洋海战。打的西洋鬼子人仰马翻,胜的是谁?”
“大明!”
“在归化,在全宁,打的勒子俯首称臣,胜的又是谁?”
“大明!”
“西洋鬼子也打败了勒子,又是谁打败了西洋鬼子?”
“大明!”
已经不需要谁先起头,数千人的心头都像是窝了一团炽热的火焰,恨不得立刻放集去燃烧一切。
“太上皇奉安。皇上和内阁准咱喝酒壮行,已是皇恩浩荡。”
“这第三碗酒。咱不喝,等先拿回了哈密卫,我李成梁再与诸位兄弟接着共饮此碗。到时候我们再继续西进,让北面来的西洋鬼子知道咱的厉害。”
“愿听将军驱策。”校场上的数千将士,齐声应道。
“游击将军线补衰,及先锋三营听令。”李成梁转身几步大声喝道。
“听!”校场上的数千人,几乎像是只听见一声呼喊,却让人振聋发聩一般。
“令尔等先行出嘉峪关,至沙州,哈密卫,设立行营,迎接大军西
数千人的骑兵队伍,再一次启动起来,大道的两旁,拥满了前来相送的肃州百姓。
而在他们的身后,是近万人的步兵和商队组成的队伍,从肃州城到嘉峪关,一路连绵不绝!
向西,将西域万里,尽变成国门所在。愿嘉峪一关,永不再为胡马所度。国门。万里!
第七卷 第十四章 首辅徐阶
四月二十八,京师。
自从二十三日之后,京城里头似乎就从来不缺少话题。
蒙皇上和朝廷开了恩,太上皇的恩泽,只禁了三天的酒乐。不过二十七日是太上皇奉安的日子,仍然没人敢真开了禁。
直到了二十八日,京城里酒楼和茶馆什么的,才渐渐重新开了张,只是坐在里头的人,仍是小心翼翼的样子,也不敢大声笑乐出来。
昨今天寿山奉安时候的意外。虽是没有人刻意去渲染,但是小道消息偏偏总是传的最快,也最让人能找到乐子。更何况当时那么多人都在。也不知道是谁先传了出来的。只过了一夜,就在私底下传得沸沸。
“高拱挡了太上皇的道”还是太上皇想说高拱挡了道。”
也不知道是随先琢磨出这么个理来。可联系前当日的情形,却又是说不出的古怪。就算是当时在场的人。也觉得玄妙无比,更何况那些根本没机会去亲自奉安的。
只是一个个口中说的,却直接说了高拱,并不是叫上高阁老三个字。
说这话的人,自然是小心异常,说之前都要左右顾盼几回才敢开了口。毕竟眼下高拱还是内阁的次辅,位高权重。虽说未必会来和平常的百姓计较,但是说话的人却是仍有几分提心吊胆。
而更多的听者,难免面皮上现出一丝似笑非笑的古怪神情。更不会多说些什么,听过之后,无论说者还是听者,都是一副向来未曾说谈论过的表情。而等转回了身去,这一则小道消息却是越传越广。
若是要说这朝廷里头,高阁老眼下的情形到确实有些难堪。
上头的徐阁老才是真正的首辅。虽说松江府的夺田一案,确实让徐阁老有些下不了台面。徐阁老自个在台上台下,也是屡次说出了想要告老还乡的念头。可说归说,毕竟人还在上头。
而朝廷眼下的权柄,朝野内外。谁都知道皇上最信愕过的是萧阁台。
萧阁台兼着兵部的堂官,更是实打实的打过几场大征之战,这一点。朝廷里头谁也比不上,朝廷用兵的事儿自然是顺位排第一。
除了萧阁台,吏部的堂官杨博向来都是顺着萧字大旗的风向打转。吏部是百官之首,手握升迁之责,谁也得罪不起。虽说杨尚书口口声声都是秉承圣意。谁都知道,皇上若有大事儿要论,第一个要找的就是萧阁台。
只有这备两个人谈得顺了,才会把事儿拿出来亮相。
可偏偏除了这两个”户部的徐阁老虽是首辅,近来却又总是顺着这两个的意思去走。
眼下工部的堂官张居正,也是内阁大臣,内阁里第三把的椅子。最是滑溜的一个人,朝野上下,倒也有几分威望。张阁老平日里的言行也算得上是端正,谁也拿不出理由来说他的不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