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车胤是老熟人了,以前曾华来江陵述职或办事的时候,和他打过几次交道。这次领军械兵器,老车是非常照顾。曾华就找了机会,在江陵望江楼摆了一桌,专请车胤。
几盏酒下去,两人不由耳热眼红,话匣子不由大开。
“长水校尉你...”
“武子兄,你还是叫我叙平吧!太客气了反而显得你我兄弟太生疏了。”
车胤当下也不客气了,马上改口:“叙平老弟在沮中干得真是不错呀!”
“哪里!哪里!我这些都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必要的谦虚还是要的。
“小打小闹,那些一天到晚清谈的人一辈子可能都没有办法做到这种小打小闹!”车胤有些愤慨地说道,说完就是一盏。
看来这位车兄也是一愤青。
“如此危难之际,象叙平老弟你这样干实事的人太少了,难怪桓公会如此器重你。”
“桓公器重在下,颇让曾某惶恐,唯有竭尽全力办好事情,以免辜负了桓公和朝廷。”曾华真诚地说道。说实话,来到这个陌生世界,如果不是桓温,曾华真不知道自己会成什么样子?成为东晋一名小地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或者成为一个很有前途的小公务员,为建设和谐大晋而奋斗?所以在曾华心目中桓温比东晋小王朝要重,毕竟小王朝只是一块招牌,而实实在在给他权利和利益的只有桓温。
“好呀!我知道叙平老弟是知恩图报之人,要不然桓公也不会如此尽心为你争取了。”车胤看了一眼曾华说道。
听这语气,好像这里面有内幕呀!我可是最爱看国家地理频道的,真正的一个长在红旗下的好奇宝宝。
“还请先生教我!”曾华连忙施礼出言试探,决心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第六章 - 车胤
车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吴会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见胤于童幼之中,谓胤父曰:“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桓温在荆州,辟为从事,以辩识义理深重之。时惟胤与吴隐之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
-------引言摘述
看到曾华在那里虚心请教,车胤顿了一顿,彷佛下了决心一般,端起酒杯仰首又是一盏,然后开口说道:“朝廷授你如此官职,你可知道其中有什么玄机吗?”
没觉得有什么玄机呀!我还觉得建康那帮人挺大方的。自己一个“刚回中原”的海外游子,只是做了几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就被授以高官重任。曾华第一次发现做官居然这样容易,不需要文凭和过英语,不需要公务员考试,不需要排资历熬年纪。只要你有家世和名声就好了。
自己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猫腻在里面。
看到曾华一脸莫名其妙的神色,车胤知道曾华这个西域回来的世家子弟真的不知道这里面的玄机。
“世家子弟,尤其是象叙平、百山、长保三位老弟这样的世家子弟,如是真被朝廷重视,必当要授予清官衔。”车胤开口解释道。
清官?老子才不做清官!我费尽千辛万苦穿越过来,容易吗我!就为了做两袖清风、穷得啃萝卜咸菜的清官吗?做人要厚道,这样是会被雷劈的!说什么也不能做。
“士族世家分为侨姓、吴姓、郡姓、虏姓、著姓、甲族、冠族、右族、旧族、膏梁、高门。叙平老弟,你们曾家原是扶风郡望,算是郡姓冠族。但是镇守西域多年,远离中原,现在回到南地,只能算是侨姓、右族。”车胤说道。
曾华默默无言,来了这个世界已经快一年了,知道这世家大族中也有等级划分,而且标准是非常严格,都快赶上ISO2000了。车胤如此说是给自己面子,自己莫名其妙顶来的曾族世家只能算是侨姓、旧族。
“而朝廷官员则分为清官和浊官。清官把处理公务当成庸俗,把恪守法律当成苛刻,把待人有礼当成谄谀,把游手好闲当成高妙,把放荡无行当成通达,把傲慢无礼当成风雅。而清官中还分一清、二清、三清。”
车胤如此一说,顿时把曾华听得目瞪口呆,还有这等清官?
“而负责具体事务和领兵军职的则是浊官。”说到这里,车胤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叙平老弟,你知道吗?桓公就是我大晋第一号浊臣!”
听到这里,曾华不由长叹一口气,都已经是国破朝亡了一回,偏安江南一隅的晋王朝上下还如此清浊分明,真是可笑可悲呀!华夏民族遇上这样一个王朝真是它千年的不幸。
曾华也明白了,朝廷并不是很大方,而是从骨子里藐视自己这些北逃回来的人。一长串的官职,都是那些清官高门看不上的浊官。长水校尉、冗从仆射,羽林左监勉强算是一个末流的清官吧,总算这些人还要在天下人面前充充门面,没有做得太过分。
“江南的看不起江北逃过来的,而先逃过来的却又看不起后逃过来的。”曾华突然想起一句不知在哪一本反映东晋的书里看到的话,不由长叹了一声,“都已经岌岌可危了,却还要分高低贵贱等级。难道比别人高一等就这样重要?胡人杀起人来不会因为你高贵就少砍你一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