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处于两难境地,遵赵主石遵之命西进攻关中,一来就和晋室对战决裂,断了后路;二来如此的话就必须要强攻关右,以这位梁州刺史的本事来看,估计不是件易事。如此动荡两年,到时恐怕不但关右回不去,在关东也无立足之地了。”
蒲健说到这里,不由叹了一口气,这真是一个难题呀,然后又继续说了下去。“如果拒绝赵主石遵之命,继续连降于晋室,回关右倒是可能了,但是恐怕……。”
说到这里,蒲健说不下去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意思。降了晋室,成了晋室的臣子,回已经被晋室收复的关陇自然是可以的,但是恐怕不会那么轻易地让你如此回去,而且回去如何被人家安排就由不得你了。
“可是现在各部众西归之心日益紧迫,如果我们再继续呆在枋头,用不了几年,部众会纷纷散去。”和蒲洪同出于略阳的氐人吕婆楼犯愁地说道。“而且现在邺城大位只是暂定,说不定又会汹涌而起。枋头地处邺城左近,恐怕我们很容易就卷入其中,到时不但会可能伤及元气,要是不小心跟错了人,恐怕更危险。”
众人一听,不由纷纷点头。大家东迁过来在枋头住了十几年了,把这里已经当成了第二故乡,如果是太平世道的话,继续留在这里也无所谓。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原大乱之时将指日可待,谁也不愿意留在这里,还是回故土的好。
沉默了一阵后,蒲雄出声道:“父亲,现在赵主传令我等移师河内,那里远离邺城,附近诸郡位于河中之地,土地广袤肥沃,我们不如暂居那里,一可兼并河内、汲郡、河东郡,壮大势力,二可避开邺城石遵的荼毒,再从长计议。”
听到这里大家不由地有些心动,这条计策不失为一条万全之策。正在这时,突然有探子细作回报:“滠头姚弋仲已经受了邺城的诏书,开始整顿南下,前锋已至阳平郡。”
蒲洪一听,略一犹豫,马上定下计来:“这诏书我们暂时拜领,大家要加紧准备,立即开始南下西进河内。但是连接晋室的事情却不要停止,继续派使者南下,就说我们假受赵诏,实向晋室。”
在赵国上下开始折腾准备讨伐关陇的时候,曾华却在长安城里的兵工场铁匠铺里忙碌着。
曾华在数日前一次军营巡视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风火轮奔走时有点瘸,仔细一看才知道原来是风火轮的左前蹄有点问题,突然损伤了。
曾华这才发现原来这个时候是没有马蹄铁的,因此战马的马蹄很容易受伤。而自己的坐骑风火轮一直有马夫精心照顾,所以自己一直都没有发现这个理所当然的事情。曾华连忙叫铁匠打造一副马蹄铁,先叫铁匠找几匹驽马做下试验,这日说成功了,钉上马蹄铁的驽马无论在碎石路上还是泥路上都畅行无阻,丝毫不用担心马蹄受伤。
曾华正看着铁匠拿着刀具在飞快地给风火轮修理马蹄,这个时候,一名亲卫急冲冲地跑来禀报道:“报大人!数日前有一男子到华阴县自投,言自己是传榜中的王猛。华阴县不敢怠慢,找当地士人辨认,真是王猛,故而连忙送至长安,现在已经送入城中。”
曾华一听,连忙叫道:“快请过来。”
第六十二 余波(二)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家于魏郡。少贫贱,以鬻畚为业。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少游于鄴都,时人罕能识也。遂隐于华阴山。怀佐世之志,希龙颜之主,敛翼待时,候风云而后动。明王得关陇传令大索之,未几日而得,明王叹曰:得先生甚喜于得关陇。
_____________引言摘述
不一会儿,曾华看到一名二十多岁左右的年轻男子,麻布短衣,瑰姿俊伟,在两名亲卫的带领下走了过来,然后站在自己的跟前,默不作声。
曾华上下打量了一下,只见这位王猛神情谨重严毅,气度雄远悠然,不由拱手点头道:“你就是王猛先生吗?”
王猛拱手道:“在下就是北海剧县王猛,字景略。”
曾华回手指了一下说道:“本来不应在这里接待先生的,只是听到先生的消息,恨不得立即就见到先生,所以才怠慢先生到这里来。还请先生在一旁稍候片刻,这里一忙完我立即和先生去正堂相叙。”
曾华和王猛站在一旁看着铁匠熟练地把风火轮的四蹄飞快地钉上马蹄铁,不一会儿就完事了。曾华倒不担心自己传授的马掌技术不地道,当年不知看着多少回驻地附近的哈萨克牧民钉马掌了。
曾华一边抚摸着感觉很舒服的风火轮的马颈,一边对王猛笑道:“景略先生不要笑话我纠缠于琐事。要知道战马钉上马蹄铁之后,不畏艰途,不怕蹄伤,可数倍提高我军骑兵的战斗力。以前是我疏忽了,把它当成一件普通小事给漠视。但是成败却往往由我们忽略的小事所决定。”
王猛眼睛一亮,微微一笑,只是点点头,不再言语了。
“景略先生,会骑马吗?”曾华笑问道,看王猛平和地点点头,就叫亲卫牵来一匹坐骑,两人策马缓缓地沿着官道边走边闲聊回到原乐平王府,曾华的现在官邸。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