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攻十余日后,沈猛损失三千余人,而金城依然屹立不动。这时,秦州刺史毛穆之领援军赶到。但是出乎沈猛意料地是这位救援很积极的秦州刺史领着上万秦州兵居然不敢上前同金城汇合,更不敢与自己接战,只是远远地在金城城西四十里外的固原山驻扎。看样子这位秦州刺史是准备用浩大地声势把远道而来的凉州军吓回去。
沈猛顿时放了一百二十个心,看来这晋室的名士大将也不过如此。虽然如此,但是沈猛从此攻金城就没有那么顺心了。他攻金城,毛穆之就派扬武将军乐常山带着数千人马在凉州军后面牵制;如果沈猛返过身来攻固原山,徐当就会派一、两千人马出城放火烧沈猛的前营,制造混乱,让沈猛两头兼顾,无法全力攻任何一方。
沈猛无法,只好引军回上渠关扎营,要走吧又不甘心,什么都没捞着没法向深寄期望的张重华交代;不走吧看样子又轻易占不到便宜了。于是就在上渠关驻扎下来,背靠金城渡浮桥,看还有什么机会能占点便宜再回去。
时间一晃又是数天过去了,沈猛已经渡河半个多月了,不要说复土千里,就是河南之地也只是让他占了那么一小块。看着远处雄峨的金城,沈猛在长吁短叹,怎么老天爷这么不照顾他呢?让自己一出师就遇到一座险要雄城。
但是向导先锋王擢却开始犯嘀咕了。他在毛穆之和乐常山手里吃过苦头,知道这二位的厉害。所以当毛穆之和乐常山在沈猛面前突然疲软。他感到疑惑不解。王擢可不相信这是沈猛地王八之气把这二位给吓萎了,他猜测这里面一定有诡计,但是有什么阴谋呢?王擢一时说不出来。
这天,王擢趁着沈猛在那里叹气,鼓足勇气说道:“大人,你看这秦州刺史毛穆之屯兵不动,是不是在等什么?”
“等什么?年早就过了,
等过年了。”沈猛没有好气地说道。
“大人。依属下猜测。他会不会在等援军?”王擢小心翼翼地接着说道。
“援军?他自己不是援军吗?”沈猛奇怪地问道。
“大人。这毛穆之畏惧大人神勇谋略,不敢一挡虎威,所以只有等更多的援军才敢与大人你争锋。”王擢还是那么小心。
沈猛听着有点舒服,不由心悦道:“还会等谁呢?你不是探知道秦州只有这一万多兵马吗?现在已经尽数在此,哪里还有援军,你多心了。”
“大人,我担心的是关中兵马和羌骑。”王擢低声地说道。
沈猛一哆嗦。坐在那里仔细想了一会,然后摇摇头道:“细作去年不是探知明白了吗?这数万羌骑已经东进关中,驻扎在长安附近。这长安离金城何止三千里,就是快马行军也要二十天,加上信使传信也要十多天,这算下来羌骑最起码也要一个半月时间才能进军至此,现在才不到二十天,毛穆之难道从一开始就屯驻在这里等援军吗?他竟然胆怯如此?不管如何。我们背靠金城渡浮桥。就是有什么变故,我们从桥上退回河北,然后一把烧了这座桥秦州军又能奈何我?”
听到这里。王擢低头思量了一下,也就无语了。
不过沈猛首先没有想到曾华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已经迅速发展了关陇的驿制。他下令以三十里为一驿,每驿设驿丞一名,驿丁十几至数十人不等,按驿站的重要等级增减,由淘汰下来的原北赵边戍士卒无家可归者充任,按厢军哨长、士兵待遇给养;并养良马数匹,用作驿递接力候补。
而驿制分水驿和陆驿。水驿逆水行船时,河行四十里,江行五十里,其它六十里;顺水时一律规定一百到一百里。陆驿分驿邮和驿递,驿邮以驿丁背封装好的驿包步行,用以传递百姓专用的收费低廉地信件,日行两驿,包至而人归,一驿接一驿,直至将驿包送至目地地。而驿递就以快马传递,分三种,一种是驿丁背插一支小红旗,策快马一天走六驿即一百八十里,每两驿换一次马,以保持马地速度,然后六驿再换驿丁一次,继续前行;第二级驿丁背插两支小红旗,日行三百里,也是两驿换马,六驿换驿丁;最快的则是驿丁背插三支小红旗,要求日驰五百里,日夜不停(当然是月圆当空的夜晚),其余照例。而且三旗驿递的快马上挂着一种马铃,可发出一种奇特的马铃声,让人远远地就能听见,所有敢挡三旗驿递者,军民皆斩。
而一旗、二旗驿递除了传递官府公文外,百姓私人谁肯出钱也可以用此两种收费比较昂贵的驿递,而三旗驿递就是专门用来传递军情急报。曾华专门传令各地,胆敢劫偷驿邮驿递者,无论轻重者一律杀无赦。
驿制也做为各地官员和百姓旅行借居的地方,只是要收取一定费用,按照大奸商曾华地想法,他是不会让官府出钱养这些驿丁的,好歹要有点“多种经营意识”。
而关陇大道做为关陇地区的主干道,是曾华主抓的“样板工程”,从东边潼关到西边天水郡冀县的三千里的地方,曾华一边用作乱的豪强、原北赵死硬俘虏分子上万人再募数万百姓将关陇大道整修一遍,一边在北赵原来勉强凑合的驿站制度上加以完善,设一百二十九驿,再将三千余原北赵边戍士卒充实其中,再购置了一批良马,于是一个完善地驿站制度就这样悄悄地开张大吉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