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两个坏消息,苻健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留辛牢领万余兵马据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市西),自领大军回洛阳。
八月底,苻健左长史贾玄硕等人请苻健依刘备称汉中王故事,自表为都督河洛诸军事、大将军、大单于、周王。苻健不由大怒:“我只能当一个大将军单于吗?天命如何,尔等胆敢妄意揣测!”暗地里却密使梁安等人上尊号,苻健辞让再三,最后才许之。
九月丁酉,苻健于洛阳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周,大赦,改元皇始。追尊父洪为武惠皇帝,庙号太祖;立妻强氏为天王后,子苌为太子,靓为平原公,生为淮南公,为长乐公,方为高阳公,硕为北平公,腾为淮阳公,柳为晋公,桐为汝南公,廋为魏公,武为燕公,幼为赵公。以雄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领车骑大将军、司州牧、东海公;菁为卫大将军、平昌公,宿卫二宫;雷弱儿为太尉,毛贵为司空,贾玄硕为中书令,姜伯周为尚书令,梁楞为左仆射,王堕为右仆射,鱼遵为太子太师,强平为太傅,段纯为太保,吕婆楼为散骑常侍。
然后遣车骑大将军苻雄出兵兖州。不几月,赵兗州刺史刘启降于城,魏兗州刺史魏统降于縻丘。至此,周主健尽据司州河南、河内、汲郡、河东郡;豫州颍川、襄城、陈郡、梁郡及兖州濮阳、陈留、济阴郡等三州十一郡,一时兵势无盛。
曾华领军自回长安,也上表一封给建康,表示自己在池、弘农两地被健打得“大伤元气”,这河洛谁有能力谁就赶快北伐收复吧,不管如何自己也会尽起“残兵”为北伐王师摇旗助威。
第七十三章 - 巡视
晋散骑常侍陇西辛谧,有高名,历刘、石之世,征辟备礼征为太常。谧遗闵书,以为:“物极则反,致至则危。君王功已成矣,宜因兹大捷,归身晋朝,必有由、夷之廉,享松、乔之寿矣。”因不食而卒。
--------------引言摘述
回到长安的曾华算算时间,为刘惔守制的时间也快过了,于是就派亲卫去南郑将大小老婆范敏、真秀和两个儿子接到长安来。虽然长安还有一个正牌老婆,但是只看不能“用”,毕竟还只是十五岁都不到的幼女,等过了今年再说吧,这件事情已经跟桂阳长公主和跟过来的奶娘说清楚了,也托回建康的俞归给会稽王司马讲明白了,表明并不是嫌弃桂阳长公主。
在等待妻儿的空闲中,曾华在朴的陪同下开始巡视三辅之地了。
首先第一站是咸阳。现在的咸阳城己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靠渭水的城南已经完全成了一个大兵工场了。按照曾华的规划,这里被重新整理了一下,分成了十六里,分别规划为冶炼、锻造、弓弩、箭矢、车辆、石炮、床弩、木工等十六区。渭水被从新设的西临水门中开渠引入城中,弯弯曲曲地绕着城西、城南、城东行进,形成天工渠,提供给工场使用,并在水渠落差稍大的地方设一个水车,为工场中的行车、鼓风机、简易车床提供动力。
城西分十里,是民用工场。汇集有棉、麻、丝纺织场,羊毛呢绒场,铸造场,木器场等;城东分六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全是造纸场和印刷场。在南郑的时候,兵工场地工匠们已经改进出用毛竹、芦苇等材料制造出更白更有韧性的纸张来,正在大量销往各地。迅速替代木牍竹简和布绢。而印刷场在学机械出身的曾华指点下。直接从雕刻版跃进到铜活字印刷。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这里印得最多的除了圣典之外就是各种邸报,有传达军情军令的《镇北大将军府邸报》;有传达政事政令的《雍州刺史府邸报》;有采访观风署出版的《民事邸报》,以采集各地时事,评论各地要案,抨击各种弊端,连载各长篇故事而颇受百姓们地喜欢,也是各地“说书人”必备之品;有由主管市集商业地理市司出版地《市商邸报》。上面全是每半月或每一月各地货品的价格,还有关税署定时公布的各种货品关税,颇受商贾们的喜欢;主管教育的提学署出版的《提学邸报》则是文人墨客们追捧的邸报,它由车胤、郝隆、罗友等名士主编,刊登地除了各地提学和招生录取情况,还有从众多文人的“投稿”中精选出来的诗赋妙文,能被刊登上《提学邸报》,流传各地是许多文人梦寐以求的追求。当然了。圣教的宣传邸报《真知邸报》在曾华的支持下也明目张胆地在这里印刷发行。
这些邸报定期印刷。然后由驿邮马车或一箭驿递传送到各州各郡,然后再散到各县去。自从关陇大道被修缮完整,加上梁、益两州也是大修道路桥梁。在各地的道路状况明显变优之后,曾华下令在驿制的基础上增加驿邮马车。马车就是在曾华授意下,由咸阳工场制造出来地四轮马车,前面加上两至四匹马,在宽直地大道上跑得可欢了,一天可以跑四驿一百二里,两驿换一次马,比步行快多了,都快赶上了一箭驿递了。以前步行驿丁背的邮包都放在马车后面的货厢里,而前面地客厢里可以坐四~八人,只要交钱和有行照(类似于现在的介绍信和身份证)谁都可以坐。但是这驿邮马车只能在关中、成都、汉中等平坦的地方使用,其余的地方还是要靠步行驿邮和快马驿递。
除了圣典和邸报之外,这里还要印刷各种书籍销往全国各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