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听到这里不由默然,过了一会才问道:“那叙平还有多少兵马?”
“我先后于伪赵、凉州、苻健苦战多次,实力大损。而且北有鲜卑匈奴,西有凉州,防御的地方太多,用于关东的兵力最多不过两、三万。”
听到这里桓温有点放心了,他还是有点担心曾华实力太强,到时自己北伐反倒成全了他。现在听来这位曾叙平真的是不愿将自己的实力用于河洛。
桓温继续说道:“我闻北方石氏乱后,多次上疏朝廷请出师经略中原。但是都一年多了朝廷就是不批。我知道是朝廷倚仗扬州殷浩来抗拒自己。我知道殷浩的为人,他虽然和真长同为名士翘首,但却远不及真长,是个志大才疏之人,我不忌惮他。”
说到这里桓温长叹了一口气道:“可是光凭我一人北伐,收复河洛简直是痴心梦想。而今时机难得,但是朝廷却依然拖延,这如何是好呀?”
曾华笑道:“桓公何虑如此。桓公何不帅众移师武昌(今湖北鄂城)?”
“你的意思是?”听到这个建议的桓温眼睛一亮。
“桓公,你移师武昌,再上诏求北伐,建康必然震惊。那他最好的处置办法就是遣殷浩出师北伐,再以桓公荆襄为偏师。只要这两路人马一起北进,让苻健分了兵马,这谁是正师谁是偏师岂是人力可为?”
听完曾华的话,桓温不由大笑:“真的非人力可为吗?”
第二日,桓温聚兵马四万,顺流而下,并传檄江东曰:“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迹,羁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屡求北伐,诏书不听。今帅四万将士亲至建康请命。”而曾华随在军中,继续东进。
看到旌旗遮天,刀枪严明,桓豁不由得意地对曾华问道:“曾大人,你看荆襄军如何?能及得贵军吗?”
曾华笑了笑:“荆襄军乃是天下精锐之最,我关陇偏远之师岂能相比。”
旁边桓温知道曾华的本事,这荆襄军比其他军雄壮,还是靠着从他那里“偷来”的一招半式的选兵、练兵方法。现在桓豁居然在曾华面前炫耀军势,岂不是孔夫子门口卖书,关羽面前耍大刀,想到这里桓温不由连忙喝退桓豁。
曾华一直随军到武昌,然后和桓温惜惜相别,直奔建康。
看到曾华的背影,桓温突然觉得心里一种隐隐的压抑突然消失了,思维似乎也突然清明了一点。突然桓温一拍船上的扶栏大声道:“坏了!又被这个曾叙平算计了。”
桓云、桓豁、桓冲慌忙问道“兄长,这是为何?”
“叙平让我移师武昌,威胁江东。这样他去建康就可以挟我自重,有本钱跟朝廷讨价还价了。”桓温笑着说道。
“叙平呀,你还是这个老样子,还是连我都在算计之中,这天下还有什么不被你算计的?”桓温望着远处消失的曾华座船,长笑着说道。
第七十六章 - 建康(一)
和十二年冬十二月,伪赵并州刺史张平遣使降于长安王猛代明王上表朝廷,拜张平为平北将军、并州刺史。
-----------------引言摘述
曾华一行还没有等船顺流直到柴桑就在西塞口(今湖北黄石)下船了,和江右沿岸东进的左护军营汇合,改从陆路经南豫州西阳郡、庐江郡,准备在芜湖渡江再直入扬州丹阳郡,奔建康。
弃船改陆路倒不是曾华不适应,毕竟做为一个爱好旅游的驴友,坐车不晕、坐船不晕、坐飞机也不晕是最重要的原则。但是曾华不晕船其它人就不会一定不晕船了。
段焕还好些一些,多少还勉强适应了。但是封养离和李存、彭休可就顶不住了。尤其是封养离,这个策马如平地的羌人上了船就如同踩着棉花了,云里雾里,就算他是一个铁汉子照样被折腾得和李存、彭休一起抱着桅杆一阵狂吐。
曾华看这情景,估计还没有到建康这三人得活活吐死在船上了,只好在西塞口弃船改陆行。
过了两日,直到过了县(今安徽潜县)之后,封养离和李存、彭休才算恢复元气。
“大人,你如此鼓动桓公陈兵武昌,胁迫江东是为何呢?”开口的是恢复精神的李存,彭休也在旁边关注地听着。李存和彭休都是来自关陇,游离晋室的皇恩已经多年了。虽然还心有晋室,但是对于江左晋室地忠诚度绝对比不上从荆襄和江左出来的毛穆之、车胤等人。所以对曾华、桓温的这种“不臣之举”最多只是不解而不是愤怒。
“你以为桓公以前不想陈兵武昌,胁迫建康答应他北伐?只是他过去不知道他身后的我是什么态度,所以这一年才不敢动作。现在我主动鼓动他移师武昌,就已经是支持他胁迫朝廷下诏书让他北伐。既然我站在他这边,他就已经握有江左朝廷过半的力量了,桓公此时还有什么顾及的。而且我如此做,就已经是允诺支持他收复河洛了。”曾华耐心地解释道。
“大人,你是说要支持桓公收复河洛?”彭休惊讶地问道。“要是真让桓公收复了河洛。恐怕他的声势会超过大人你了!”
“声势超过我又怎么样?到那时他能耐我何了?我就是要他的声势超过我。到那时他就更加不得不和我联手了。”曾华笑着回答道,然后把直接地答案留给李存和彭休去思考,有时候学来地真理没有领悟到地真理来得深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