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华夏立国传_曾鄫【完结】(220)

  曾华心里那个激动,这临江篇有王羲之的传世书法,而传世名相谢安的行书在现在也是一大家,如此合壁,就是兰亭序不出来老子也发了。明天赶紧叫人裱好,留做传家宝。

  曾华正月十五一诗之后,在名士圈中名声更振,这日谢安又来邀曾华一起去南山参加名士聚会。

  在途中的车上,于曾华风花雪月地谢安突然问道:“叙平,你觉得殷深源如何?”

  曾华一愣,他知道谢安的老哥谢尚正在殷浩的指挥下出屯寿春,准备出师北伐,谢安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了?曾华想了一下,慎言说道:“刘尹峭拔而殷浩严急!”在褒自己恩师刘惔的基础上贬一下殷浩不算过分,他两者本来就有差距。

  “桓元子和我从兄又如何呢?”谢安继续追问道。

  “桓元子高爽迈出,谢仁祖(谢尚)清易令达。”曾华又低头想了一下答道。

  谢安不由大笑,指着曾华说道:“叙平啊,你来江左一趟,尽半天下恐怕已经记在你的心里了。”

  听到这含意深刻的话语,曾华不由一阵心惊,只能嘿嘿几声掩饰过去。

  来到南山下,就看到侍中纪据正和阮裕在大声争辩,王羲之和黄门郎丁及袁瓌、殷融、孙绰、王濛等名士或围坐在一起,或围走不停,不过人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扇子,在正月天里也不知扇些什么,只是看上去这风度真是翩翩。

  曾华指着围着行走不己的袁瓌、殷融几人问谢安道:“他们是为何?”

  “他们食了五石散,要仔细调理,所以行走发散。”谢安笑答道。

  看着袁瓌、殷融等人恍惚忘我、超凡脱俗的样子,曾华心里明白了,这些都是吸毒磕药地老祖宗。

  曾华心里暗自叹了一口气,坐在旁边听了起来。只见纪据和阮裕在不知疲倦地夸夸其谈,谈有无,谈言意,谈才性,谈出处,多是引据南华经,经常一语惊人,众人抚掌叫好,更有童子把这名言记下,以便传颂天下。

  曾华仔细琢磨了一下内容,都是探讨人生地无常虚有,探讨人与自然的融合,甚至是探讨宇宙。曾华心里不由长叹,这些思想如果在盛世可能会有进步的意义,但是在这个混乱地时代却是最悲哀的事情。也许这些都是名士们在残酷的现实前逃避的方法。华夏总是在最危急的时候思想迸发出一种动荡和激变。两晋南北朝有玄学,南宋有理学,然后玄学之后是开放的大唐,理学之后却是专制的明清,这其中有什么关系?谁说得清楚呢?

  正当曾华胡思乱想着,王羲之注意到这位“才华横溢”的方伯,不由连忙出言问道:“叙平,你有何高见?”

  靠,我有什么高见,南华经是啥玩意我都不知道,我怎么给你胡掰,当即摇摇手说:“纪据和阮裕两位先生大才高论,我没有什么好说的。”

  众人以为他谦虚,也不以为然,就停下来开始休息。

  正在这时,黄门郎丁纂突然阴阳怪气地说道:“曾大人,这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为何朝廷要关陇进献良马却是如此艰难呢?”

  曾华一听,心里不由暗怒,脸色变得淡然,拱手说道:“既然如此,现在朝廷正在北伐之际,黄门郎丁大人为何不将家产献于军中,用于耗费呢?”

  黄门郎丁纂不由脸色大变,众人知道他家产万贯,良田万亩,却极是小气,让他捐粮一石就已经是要了他的老命,更不用说什么尽捐家产了。

  正当谢安准备调解时,段焕匆匆地跑了过来,递给曾华一封急报。

  见曾华看完急报后脸色不变,和大家一起猜疑的谢安不由问道:“有何紧急军情?”

  “没有什么大事,只不过是关陇有数十家豪强响应伪周作乱,行都督事王景略先生会秦州刺史毛武生先生已经平定了,灭七百余家,斩首六千余。并从行都护将军事朴议,收关陇各地豪强首领一万一千家,四千家充长安,两千家充南郑,三千充成都,两千徙广州。”曾华淡淡地说道。

  众人听到曾华淡然之间数千颗人头已经落地了,上万家背井离乡,不由萧然。而丁却趁机出言讽刺道:“如此风雅盛会却闻血腥之事,真是腥我等耳目。”

  旁边的段焕大怒,扬身而出,大喝道:“你敢讥讽我家大人,待我斩下你狗头,看你的血腥不腥臭!”

  丁纂大惧,双腿抖瑟。

  谢安、王羲之连忙劝阻,曾华只好喝住段焕,一场聚会不欢而散。

  下得山来,谢安和王羲之执曾华手道:“叙平不几日要回关陇了,我等也要重回会稽,不知何日再能相会。我等都会时时思慕叙平的英雄气慨和旷世奇才。”

  曾华笑答道:“两位先生又要放舟会稽山水,真是让人羡慕,只是各人志向不同,也就各命不同了。”

  说罢,三人大笑分手。

  二月初一,曾华拜别天子和会稽王、百官,出建康南门汇集左护军营准备回关陇,殷浩已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开始着手北伐,曾华必须要回关陇坐镇。

  望着远处遥遥的建康城,曾华不由问段焕、李存和彭休道:“你们觉得建康城如何?”

  “不甚好,中原煎熬,而江左却如此。真是让人气馁。”李存和彭休对视一下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