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华夏立国传_曾鄫【完结】(675)

  在襄阳的桓豁的确如谢安等人预料的一样。处于进退两难地地步。他地兄弟子侄在江东造反,一举攻陷了建康。不但赶跑了天子和太后,还大肆杀戮朝臣和名士,最可恶居然还立了伪帝,自己给自己上封号,历史那些乱臣贼子该做地事情桓秘他们几乎都干绝了。

  举兵讨伐自己地兄弟和子侄。朝廷信吗?天下人信吗?坐在荆襄不动。静观其变,这和与桓秘合谋有什么区别?桓豁在襄阳左右为难。手下一帮将领却闹翻了天。以征西将军司马谢玄、征虏将军朱序、奋勇校尉刘牢之为首的一帮将领或是谢安一系,或是桓家多年好友,不管怎么说还是比较相信桓豁不会同流合污,因此他们希望桓豁“勇敢地”站起来,举起大旗,坚决与桓秘一伙人做斗争;以梁王、南郡太守司马续之和江夏相、西中郎将谢蕴为首的一派却不怎么相信桓豁是清白,他们想的更多的是要防止桓豁不要和桓秘同流合污,否则局势将更加危急。所以他们要求桓豁先行自己解职,再公推另一位非桓氏将领为荆州刺史,领军东征讨逆;

  第三派是以桓石民、桓石生、桓蕴及桓伊等桓氏族人和亲近之人,原本就对桓冲放弃桓氏家族利益就颇有不满,现在桓秘等人造反,虽然做得有些过了,但这也是在为桓氏争取利益呀,自家人怎么能打自家人呢?所以他们给桓豁的建议是按兵不动,等朝廷来求桓氏了再看形势行事,到时主动权还在桓家手里,桓家依然可以保持权势不败。他们得到了驻守寻阳地江州刺史桓石秀的支持,加上又掌握大部分兵力,一时与前两派相持不下。

  谁知北府大军突然雷霆一击,四路兵马迅速将荆州分成几块,而一直纠缠于内争的荆襄在失了先手的情况下还各自为战。梁王、南郡太守司马续之和江夏相、西中郎将谢蕴一派人马见张渠是奉诏接管荆襄,几经挣扎之下还是率先出来从诏,交出了地盘和军队。在他们看来,如果连朝廷诏书都成了一张废纸,那依靠朝廷威势才占得一席之地的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

  谢玄、朱序、刘牢之等一派就变得左右为难了,不奉诏吧,跟乱臣贼子有什么吗区别?奉诏吧,明眼人都知道这诏书的猫腻。醉露书院于是他们就和桓豁一起,闭城自守,静观其变。

  桓石民、桓石生、桓蕴等人却变成最坚定地反对者,接管荆襄?这不是拿桓氏家族当叛逆来处理吗?荆襄没有了,桓氏的根基也没了,那桓氏岂不是可以任人宰割了。桓石民、桓石生、桓蕴收拾兵甲,各守要冲,与北府军干了几场。北府军也手软,邓羌等人原本是北周的降将,在苻周时期就没少跟荆襄的桓家死掐过,现在遇上了,更加不会手软了,而且他们现在统领的北府军比苻周军厉害多了,所以一路杀过来,没少让桓石民、桓石生、桓蕴等人吃亏。

  到了十一月份,待罪的桓冲给桓豁和桓石民、桓石生、桓蕴等人去了一封信。信中说了些什么不得而知,但是没有多久桓豁便下令荆襄军全部接受北府的接管,正式表明了态度,而桓石民、桓石生、桓蕴等人也逐一地向北府投降,交出自己的军队,至十二月,荆州大部分地区和大部分军队被北府军掌握。而谢玄、朱序等人接到谢安地去信后,也加入到桓豁行列中,交出了自己军队地指挥权。毕竟他们亲友族人现在都在北府手里,已经无计可施了。

  桓石秀在寻阳一直犹豫到宁康二年二月份,当北府水陆大军开到寻阳城下后,桓石秀终于知道自己孤掌难鸣,只得黯然地出城请降,走上了桓冲、桓豁的路子。三月,曾华上表的荆州刺史封弈。江州刺史徐磋,湘州刺史江灌一一上任。

  宁康二年二月,当桓石秀请降的消息传到全椒时,驻节在这里的曾华松了一口气,而滞留在这里地谢安、王彪之等人却叹了一口气,荆、江、扬、徐四州现在已经全部落入北府地手里。江左朝廷真的名存实亡了。接下来大家都在猜想,曾华还会让江左朝廷存在多久?这个朝廷先是被专横地桓温打击得威信全无,接着被一系列的叛乱杀得元气大伤。剩下的人也多已胆丧,只想着在今后如何保住性命。

  “见过大将军。”谢安、王彪之、桓冲、郗超连诀来见曾华,当然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他们还跟着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一脸的紧张。

  “见过南亩世兄!”曾华与谢王等人回过礼后,他便向四人身后的这位男子拱手招呼道。他正是刘地长子刘略。

  “见过大将军。”刘略赶紧施礼道,他敦诚忠厚。才学也不高,所以继承了刘的爵位后过得很平淡,不像弟弟刘顾那样名扬四海。这次叛乱,刘略一家和其它被曾华点名照顾的各家一样,被一群神秘人在战乱时护送出了城外。一直送到石头渡口。

  “不知南亩兄此次来有什么事情?”曾华很客气地说道。

  “奉家父遗命。有书信呈与大将军。而在家父遗命中,必须请来朝中重臣和桓家人等当面呈交。”刘略恭敬地答道。

  和曾华一样。谢安等人也这才明白刘略的用意。这段时间,曾华将朝中事务全部接手过去,谢安、王彪之等人空闲无用,整日无所事事,多次求见曾华,要求他“还政”,都被他拒绝了,一干人等只得与天子、太后等人守在不大的全椒城,被两万护卫得密不透风。而桓冲、桓豁、桓石虔等人将家人送到许昌后,本人也被召到全椒,等候发落。今日刘略执意请谢安、王彪之、郗超这三位朝中幸存中官职最高的人,外加桓家名义上地主事人桓冲,说是社稷大事,硬拉着他们来见曾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