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亮宝会被徐知常运筹的,整个与会者,都被催眠了。别说现场闹事了,连事后都成了李民地狂信者。这些清流还能有什么辙?甚至有些信奉黄老的清流,在得知那些与会者赌咒发誓描绘的亮宝会上的种种神奇之后,也都信了李民得神通,怕了李民,偷偷的打起退堂鼓来。
故此,徐知常的回奏。没有任何的波澜。只是赵佶希望李民明日就上朝进献金龙珠的心愿,被徐知常以黄道吉日为借口,推dao了三月十五。又吊了赵佶几天。而后,徐知常出宫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个赵良嗣在门口等着,拜托徐知常给他引荐李民。
徐知常往常倒也受过赵良嗣得好处,也知道赵良嗣经常走访一些大臣,为的就是那点破事,没有什么大的妨碍,故此就把他领来。准备给他一个见到李民地极会,也算成全了他一片苦心。
李民看徐知常说得轻松。真不知道该说徐知常些什么好了。简直比他李民还是一个政治白痴。不过,这倒也怨不得徐知常。徐知常本就是一个修道人,及时入红尘忽悠赵佶,那也是处于一种世外高人的眼光和立场上,根本不涉及其中,无论是蔡京,梁师成,高俅,还是那些清流,他都是不管的。什么势力也与他没关系。他就是蒙些钱财,骗些女色。现在有了大法正道,徐知常连钱财和女色都不在乎了。对其他势力,也就是知道就完,那想的那许多。
而李民却希望成为国师之后,影响宋朝政治格局,两人从根本看待事物的角度就不一样,又怎么可能想到一块去。
就像这一回。徐知常就想着赵良嗣进些香火,而李民却要琢磨赵良嗣要代表哪一方。
李民揉揉眉头问道:“你知道赵良嗣来此的目的?他是什么目的?”
徐知常不以为意地说道:“师傅,赵良嗣的目的,这京中哪个不知。自他三年前从辽国归来,他就一直在游说众大臣同意他那连金灭辽的方针。只是他这策略,虽得官家的欢心。可我大宋太平百年了,那大辽又有几十万的雄兵,那是那么好打的。说说没什么,真的打起来。百年太平毁于一旦,赢了没问题,输了,那个大臣担的起?故此,这事也就成了一个笑话,大家都在听着等着,那赵良嗣的钱也没少花,可却一直等到了现在。我看他有心给师尊上贡,想此事也不会给师尊惹什么麻烦,故此就把他带了来。”
李民听的真是没脾气了。虽然李民一心反对宋金联盟,可对一个进献宋金联盟策略,竟然拖了三年没结果。也是实在的没得说。战局变幻,瞬息万变。这种策略,哪有悬着三年的?三年下来,黄花菜都凉了。还有个屁用?
不过,李民随即意识到:貌似老郑说过,海上之盟好像是在宣和二年,即1120年后才在赵良嗣的运作下订立的。而现在才政和五年,好家伙!这还差着五年了。这大宋不灭,还真是没天理了,这种政局的建议,竟然拖了八年多,这八年多,若是辽国和金国不知道大宋的打算,那才真是见了鬼了。连底牌都让人家知道了,你还指望人家不宰你,这怎么可能?
李民对赵良嗣寄予万分同情,不过也对他这种得谁跟谁套瓷,弄得人人都知他建议内容的这种缺乏保密心态的无知行为而不满。
不过,即使如此,李民还是有些没有明白,怎么高俅会特意跟自己说这个赵良嗣是梁师成的人,貌似这个赵良嗣还很重要的一般。若这个赵良嗣是梁师成的人,他怎么还用得着这般上窜下跳?这赵良嗣,终究是忠义?还是别有用心?
李民明白了一些,却又涌上了更多的疑问。这政治,果然不是一般脑系就能玩得转,玩的通透的。李民首次发现,这种政治斗争,看小说很来劲,可自己费脑子,实在太受罪了。
李民索兴放弃了猜测,准备和赵良嗣聊聊,获得更多的情报之后,再来琢磨。当即叫人去请赵良嗣。不过,李民却暗中示意了徐知常,若是看他打信号,就催眠了这个赵良嗣,盘问赵良嗣真正的想法。反正赵良嗣不是什么大人物,有时暴力解决,也是一个简单的方法。对此,徐知常倒是没有什么反对。笑着点头应了。
大道之下,众生不过蝼蚁。赵良嗣一个叛降来的小蝼蚁,捏把他,算个什么?无需任何的理由?师傅想,那就是了!
第二卷 第二十七回 刨根问底
“先生进献金龙珠,我大宋得此,正是天下一统。江山永镇之际。还请先生面圣之际,进言官家不可错此良机,务必联金灭辽,还我大宋燕云十六州。”赵良嗣被叫进来之后,几句客套话后,果然就向李民提出了请求。
李民看着赵良嗣,没有说话。
这赵良嗣,可以说就是李民政治理念最大的对手,若是把他说服了。就冲大宋朝这个拖拉劲,五年之后的宋金之盟,估计就可破坏了。只要金国估量不出大宋的军事实力,想来也不会冒然灭了大辽之后,就立刻打大宋。
故此,李民有心在今天就折服了赵良嗣,如果不行,就让徐知常给他催眠!
看着李民不说话,旁边两个颇受赵佶重视的两个老道,各个一幅气定神闲得样子。赵良嗣的心理压力,骤然提升了许多。要知道,为了这个事,他已经在京城奔走三年了。若不是这件事,乃是家族承担了百年的使命,赵良嗣早就崩溃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