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算那些俘虏老实,全不用看管,俘虏也总是人不是,是人他就要吃喝。俘虏了这么多的叛军,那也得管吃不是。李民自家的九千多兵马,倒是带了月余的兵粮,可要管这些俘虏的吃喝,却恐怕连三天都支持不住。
李民万万没想到,俘虏多了也是麻烦。以前,李民俘虏了山贼等,那可是都能卖钱的。可现在,哪个矿山或地主,敢买这十万人,或者是有能力供养这十万人吃喝。
可是这些俘虏抓了,也总不能就这么放了不是。且不说他们放了之后,他们无有活路。依然只能去依附方腊,混口饭吃。平白的让他们再次助敌。就算他们不再叛乱,可难道就眼看着他们饿死不成?他们在没跟方腊前,那可也是大宋的百姓,中华的子民啊。
李民对此很是头疼,见李华前来见礼,也不客套,当先问道:“九江城,现有余粮多少?”
李华很奇怪。可还是正颜答道:“回国师,九江尚有军粮三百仓,可供十万大军半年之用。”
李民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道:“如此甚好,如今我军俘虏叛军十余万。且先押在你这里,待日后上报朝廷发落。”
李华一听,当即吓了一跳。连声称道:“国师!使不得。如今我南康军兵马不过两万,如何可看管十万之众?何况我九江之军粮,乃是东南兵马周转之用,如何可用来养俘?此事万万不可!”
李民当即沉脸喝道:“本尊奉圣旨讨贼,如今兵马也不过万人。难道你要本尊留此看管俘虏不成?”
李华心中一虚:他两万人都不好看管十万的俘虏,如何让李民不到万人带着俘虏作战。
不过,李华只是一个小小的南康军统帅,按阶级也不过是一个三品的都指挥使,如何肯接这头疼差事。当即推脱道:“国师!此时国师虽然有理。可末将不过是守护一方之武夫,确是承接不了此等大事。国师可宣九江知府黄潜善商议。俘虏看管,毕竟乃是地方之事。”
李民一听,也觉有理。知道当今大宋的体制就是以文抑武,武将除了领兵,却是没有多少其他权力。
李民当即传了黄潜善。
这九江知府黄潜善。在郑魔王围城之际,也是怕的要死。不过却还算忠义,既没有弃城而逃,也没有投贼。而是配合着南康军统帅李华征召城内民夫一同守城。
此时,围城之危解除,知道救援的乃是当今赫赫有名的大国师李民奉旨前来平贼解围,自也是早早的就来到了李民营外等着召见。
只是如今的李民八千兵丁,看管十几万的俘虏,那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要知道,那可是十几万的人啊。李民挑选的那八千精兵,正面击溃心无斗志的农民叛军不难,可若是陷在了人民群众的海洋中,那些叛军骤然爆起发难,李民这八千人,淹在里面,那绝对是连个水花都漂不起来。数量的优势,在特殊的情况下,绝对不是质量可以弥补的。
李民的那些兵丁,自打那些农民叛军投降后,就命令那些叛军全都跪地等待收押,李民的弓箭手,以及骑兵,那都是高度地警戒着,但凡有胆敢站起者,绝对是不问情由的射杀。只等着李民那八千的步兵,分做几队,从俘虏的外围逐一用绳索束缚,收缴了兵器,带到一旁的围栏中,交由弓箭手在外看管。中间不敢有半分松懈。
那还会有人来搭理那黄潜善。若不是那李华乃是南康军的守军,也带出了一万兵马帮着看管俘虏,恐怕那李华也是见不到李民。
不过,此时乃是李民下令找人,那自是不同了。虽然李民手下将领,大都在忙着收缴俘虏,可还是有人再给李民警戒着,以及打着支应。听了李民的命,出了门,知道那九江知府黄潜善早已等在营门外,随即也就把那黄潜善带了进来。
这黄潜善在营外等了半天,若是其他的领军将领,哪怕是有着解围救命之情,黄潜善也早就等的不耐烦了。要知道大宋重文轻武,黄潜善可是正正经经的科举出身,也是有名的神童才俊。哪会把一般的武将看在眼里。可如今领兵来的乃是李民,这黄潜善却是一点怨言都不敢有。
李民的出身虽然非文非武,可他却是当今官家的红人,神宵教二教主。那神宵教大教主,据说就是当今官家本人。黄潜善就是再自傲,也是不敢和李民较劲地。他可是听闻,连当初权倾朝野的蔡京,与李民较劲后,都是被李民一夜推翻,踩在了脚下,黄潜善自问可没有蔡京那跟脚。
可即使这样,当黄潜善听闻李民要把十余万地俘虏交给他看押,那也是不干。
黄潜善当即摇头推脱道:“国师,九江虽是都会。可却也养不起十万闲人。如今天下大旱,我九江的情况虽然好一些。可如今却逢匪乱,今年的庄稼全都毁了。长平仓那点存粮,恐怕连来年供给本城百姓都有困难,国师若是把这十万俘虏押在我这里。不到来年,我这里粮食就吃空。下官如何向官家交代,如何向本城父老交代?”
黄潜善虽然不是什么真心爱民的好官,可如今这时节,他这话却也在理。一方是跟随方腊造反的叛军,一方是本城的父老。不问道理,只问亲疏,这黄潜善的抉择那也没错。
可李华、黄潜善他们都不管,李民却如何处理那十余万的俘虏?光靠李民带的月余军粮,连管这十余万俘虏的三日吃喝都不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