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代逆天_崆峒007【完结】(340)

  徐仲雅再次抢到话筒,第一个发言道:“老臣以为,殿下有七大功劳,足以即位为王了。”

  马云能有现在的地位,一小半是靠自己的努力,一大半却靠得是自己的身份——楚王的第五个儿子,而且还是嫡子。可这楚国的天下是武穆王马殷打下来的,马希范接着又治理了十几年了,虽然马希范治国不咋地,可老百姓毕竟还有口吃的,也算拥护马希范。没有这个楚王嫡子身份,就没有谋臣猛将的投靠,就当不上荆南节度副使。

  玄武门兵变和长沙兵变性质差不多。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一个月之后,唐高祖退位。可是李世民,他是立有大功劳的,大唐朝的江山可以说,全靠李世民给打下来的,虽然是没有李渊,李世民也可以靠着自己的本事扬名立万打天下。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在唐朝上上下下的威望,一点都不比李渊差。可马云在人望上,就差了很多。这点马云自己很清楚,所以,他绝对自己还是应该继续打楚王马希范这张大牌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嘛。

  听了徐仲雅的话,马云忍不住好奇起来:“哦,小王竟有七大功劳!”

  “老臣就按时间的顺序,一一说明。殿下不顾自身安稳,出使中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恢复了我大楚藩国的地位,这是殿下立下的第一功。这第二嘛,殿下运筹帷幄似诸葛,指挥若定如有神,八千精兵巧取南平,完善了大楚北方的屏障。殿下识大体,明大义,忠孝两全,出使金陵,和亲江表,消除50年恩怨与谈笑之间,此殿下第三功。这第四嘛,荆南大旱,颗粒无收,殿下平抑粮价,以工代赈,不费妄自耗费国库银两,而又兴建水利,高筑城墙,扩展水田1万余亩,不仅让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让荆南四州变成荆湖之天堂。这第五嘛,殿下躬身亲为,劝学天下,兴义学于荆州,倡儒教于江陵,资助士人,教化百姓,使荆湖上下一片和谐;第六嘛,殿下目光如炬,识人忠奸,一举粉碎马光亮之异谋,挽大厦于即倒,秉政之后,进忠臣,逐奸佞,国泰民安,百姓称道。殿下有识人之明,用人之贤,举彭师藁巡抚辰州,洞悉族酋长们纷纷上书拥戴殿下,荐马光猛都统梧州,则打败汉军,取得取得封川大捷,结怨四十余年的岭南宿敌,从此不敢在北窥梧桂之地,此世子之第七功绩也。有此,七大功劳,殿下若不即位,更带何时呀?”

  徐仲雅摇头晃脑,越说越是高兴,越说越是亢奋,大有马云不当大王,天理不容的意味。他吐沫横飞,说的是眉飞色舞,余下的几名大臣,忽视一眼,有些心里暗自佩服这丫的口才,有些却有点不耻他的行为,也有些则暗骂这老东西,也恁的狡猾了。

  马云也被他说得有些意动,犹豫的扫视了一眼赵普等人,意思很明显,哥几个,你们也发表发表意见啊。

  在其余之人看来,马云这个眼神,分明就是说,我很心动,我要支持。当下范质泛泛而谈,说了些高大全的空话,李骧则是分析了军方可能的反映,并且建议马云,传令马光猛分兵蒙州,监视桂州的马希隐;赵普则就楚国各地,市井上百姓近期的表现,估计了马云当大王之后的反映。等李骧、赵普说完,范质又总结性的说了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请世子顺应民心,速速决断。”至于,这个决断到底是当楚王,还是继续当世子,他也没说。

  这些人说的是天花乱坠,分析的是头头是道,末了,一直没说话的拓跋恒问了一句:“世子,若当大王,不知将置楚王于何地呀?”

  众人心里一沉,终于说到正点子上了。

  正文 第三十五章 称王荆湖(中)

  若马云是权臣,那么称王反而没有那么多顾及,把什么荒无道啊,腐朽奢侈啊,希图享乐啊,屠戮大臣啊,横征暴敛啊,穷凶极恶啊,管他什么屎盆子、尿盆子的,一股脑儿的全扣到现任大王的头上,把他给说成一个反社会、反人类的人渣就可以了,然后再扭扭捏捏,表现出又是诚惶诚恐,又是不情不愿的样子,勉强的顺应民意,赶现任大王下台,自己粉墨登场,当大王就得了。

  可是马云偏偏不能那么干,为什么?因为现任大王是他老爹!马云是继承王位,不是改朝换代,马云还是要打“楚”字号的大旗的。把自己老爹的名声搞臭了,把老马家都说成是一群畜生不如的家伙,那么自己的名声也好不到哪去了。

  这在历史上,可是有血淋淋的教训的。拓跋恒他们不知道,马云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就像苏联一样,斯大林刚死没多久,赫鲁晓夫当政,马上就开了个什么二十大,把斯大林骂的是狗屁不如,是人渣中的人渣,垃圾中的极品。他骂的是痛快了,也过瘾了。可难道他就没有想过,国际舆论和老百姓的反映吗?这斯大林就算再有错误,他也是曾经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而且还是被苏共集体选举出来的。好嘛,这苏共闲着没事干,自己选出来这么一个人渣,奇-书-网当了国家领导人那么多年。这老百姓对斯大林怎么看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老百姓对苏共失去信心了。苏共能选出了斯大林这么一个人渣,那么现在苏共选举的赫鲁晓夫,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徐仲雅、范质他们说了半天,也没提这个关键的问题,怎么让马希范体面的下台,马希范的体面,就是马云的体面。马希范当大王当惯了,有些威望,有些脾气。万一,马希范油盐不进,不听人好言相劝,难不成还真拿刀子去逼吗?看看三国时候的华音,不就是逼迫汉献帝写了禅让的诏书嘛,结果,就被全国人民给记在载了心里,这顿痛骂,一直骂了千余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