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笑道:“多谢太师。下官明白了。”
“呵呵,郭帅善于作战,这点老朽早就听说了。不过,这李守贞也是一员骁将,而且,他有个优点,不知道郭帅可曾听说过吗?”
“优点?什么优点?”郭威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当年出帝(石重贵)与契丹作战,打胜之后的封赏,李守贞基本上全部分给了军士,因此军士乐于给他卖命!郭帅今日出征,您所带的军队,有一部分曾经就是李守贞的手下,不知道郭帅准备如何处理啊?”
郭威眼珠子转了转,试探着说道:“下官准备厚待军士,不知太师觉得如何?”
冯道呵呵笑道:“郭帅能如此做,那么李守贞必败。古人有云:清廉者众人恶之。在军中犹是如此。郭帅要切忌啊!”
郭威笑着点头称是,肚子里想得却是另外一件事。刘知远这个带头大哥要在,那郭威自然是老老实实的,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可现在带头大哥不在了,剩下这几个兄弟,怎么看都不像长寿的样子,没办法,他的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啊。王章、史弘肇他们关系是非常好,可是这几个人毛病太多,太容易被别人构陷,现在皇帝小,还没什么,等皇帝长了大,那说不定就会留下祸患的。所以,他想趁这次出征的机会,在军中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士卒的待遇,这当然可以了,反正又不是自己花钱,花的都是公款,都是国家的,我何必那么小气呢?
虽然说乱世用重典。可是也好看是什么乱世,如果是道德沦丧的乱世,用了重典,说不定可就把自己给陷进去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花公款不好,那是指公款花在了别人身上,要是花在了自己身上,恐怕没什么人会说不好的。五代的时候,骄兵悍将说反就反,有的时候眼压根就没有道理可讲。曾经有一个人,他被迫造反,皇帝派遣大军讨伐他,就在城门即将失守的时候,这家伙趴在城楼上嗷嗷大哭,历数自己多年来的功劳,同时指责皇帝不顾手足之情。结果,皇帝的大军听的入了神,有些发呆,有一个将军就砍了两个官兵,督促大军继续攻城,没想到大军一怒,竟然倒戈了。这个家伙立刻散尽家财犒军,在这伙军士的拥戴下,居然打回了汴京,当上了皇帝,那个人叫李从珂。
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摆着,这不是充分说明了那个时代不能乱用重典。用重典整人和用金钱收买人之间,当然后者容易的多。如果在用金钱收买人的同时,还能做到赏罚分明,那么秩序也有了,军心也有了,何乐而不为呢?
郭威带着大军,到了潼关之后,再次得到噩耗,凤翔(今陕西宝鸡)巡检使王景崇也反了,和李守贞、赵思绾相互呼应,这么一来凤翔府、长安、河中府连成了一片。郭威马上召集高级将领开会,讨论集体的进攻方案,现在反贼是三个了,他们的地盘又联合在了一起,到底是先打赵思绾呢,还是先打李守贞,或者是王景崇呢?
郭从义、白文珂这些人都主张攻打赵思绾和王景崇,原因很简单,这两人是水货,赵思绾是个上不了台面的牙将,而王景崇也是一个刚刚掌兵的书生,这两人都没什么军事素养,而且手中的实力也有限的很。他们很容易就可以被剿灭。
郭威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睛有扫视了众人一眼。在这队列最后面的赵匡胤,一下子站了出来,说道:“禀大帅,末将以为,应当先攻李守贞!”
郭威问道:“为什么呀?”
“大帅,这三个叛将联合,却是以李守贞为首,而且李守贞的实力也最大,如果李守贞被打败了,那么赵思绾、王景崇就会不占而降,而且这李守贞里我们也最近。如果我们舍今求远进入关中去讨伐赵思绾,一旦李守贞从河中南下,断了我们的归路,那我们可就必败无疑了!”
郭威笑了:“赵将军所说甚合我意!”
正文 第72章 三路反叛(3)
李守贞反叛是因为刘知远死后,他认为自己应该是老大,想过过当皇帝的隐。赵思绾反叛原因要复杂一点,契丹入侵的时候,镇**节度使赵赞和凤翔节度使侯益,都听命于契丹,等刘知远当上了皇帝之后,对他们两个不太放心,可这个时候,刘知远要应付杜重威的反叛,所以对这两人没有立刻翻脸。可这两个人自己却忧心忡忡,生怕刘知远对付他们,于是就和蜀国有了些勾连,但是,这两个人鼠首两端,等刘知远大破杜重威之后,这两个人又向刘知远投降了,请求入朝。
而恰好这个时候,回纥的使者朝见刘知远,却被党项人给挡着了,回纥就派人跑到汴京,请求刘知远派兵救援。于是,刘知远就趁这个机会,派了王景崇率兵解救回纥使者。当时,刘知远已经生病了,他在卧室召见王景崇,秘密对他说道:“你这次救援回纥使者是假,主要要看看侯益和赵赞这两个人是不是老实听话,如果他们有什么异动的话,你就顺便解决了他们!”
当王景崇到了陕州(今河南三门峡)的时候,正好碰上赵赞,他自然就放过了赵赞,可他还没到永兴呢,就听说蜀国出兵侵扰凤翔,于是,他受命调集赵赞的部下赵思绾等人,一同攻击蜀国,将蜀兵给击败了。刘知远因此任命王景崇为凤翔巡检使,而凤翔节度使侯益却没有一点要入朝的意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