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后,楚**队方面的将领大都认为应该主动出击,策应契丹和河东的军事行动,逐步蚕食中原的州县,而文臣方面则认为应该先巩固江南,调拨契丹和河东,让他们和伪周决一死战,等他们打得精疲力竭之时,大楚方才出兵北伐。
两种观点是谁都难以说服对方。见大臣们还要争论,马云摆摆手,问赵普道:“赵爱卿,还有其他的消息吗?”
“回禀陛下,第二条消息,则是河南一带,民间突然谣言四起,说是契丹人要再次南下中原,百姓惶恐不安,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大批百姓西逃的迹象。”
“这消息可是捕风房放出的吗?”马云问道。为了不断的骚扰伪周,在中原活动的楚国间谍们,经常放出一些消息,让伪周的百姓惊恐不安,无心从事耕种。这就像伪周的军队不断的对唐州、邓州摆出入侵的架势一样。破坏敌人的粮食生产,末黑对方的官员、皇帝,这都是捕风房常干的事情,所以马云才有这么一问。
赵普犹豫的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这个事情臣也觉得奇怪,本来消息确实是捕风房传出去的,可是,扩散的速度这个快,扩散的范围这么大,却是让臣有些怀疑。”
由于伪周封锁了周楚两国的边界,所以,百姓迁移,南下的道路已经被堵死了,要躲避契丹人,也就只能西迁了,毕竟耶律德光当年进汴京,主力部队还是在河北、河南一带,关中基本上是稳定的。百姓迁移到关中,也算是一种避难的正确选择了。可是,为什么这消息散播的这么快呢,而且伪周的地方官员对这种迁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抑制啊?
范质紧锁着眉头说道:“陛下,莫非这是伪周故意这么做的吗?”
马云一愣,这百姓迁移,怎么说也是荒废了一年的耕种时间,郭威迁移百姓又能获得什么好处呢?
正文 第20章 西迁(2)
第20章西迁(2)
马云怀疑的问道:“范爱卿,为何这么说啊?河南沃野千里,土地肥沃,昔年朱梁靠着河南之地和河东李氏争斗十余年不相上下,郭威只要在河南轻徭薄税,稳定盛产,河南必然会成为一大粮仓啊。”
“陛下,河南确实产粮,可是地理位置却不好啊。这河南地势平坦,易攻难守。如果我大楚北上,那么河南必然成为主战场,一个国家的粮仓成了战场,那么这个国家又能坚持多长时间呢?”枢密副使李骧说道:“而关中则大不一样,关中有山河之固,汉唐因此而兴,土地肥沃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自唐末一来,关中战乱频繁,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这肥沃的田地。彻底的荒芜了起来。现在伪周迁移中原百姓去关中,是为了巩固关中,建立一个稳定的根据地,为伪周不断的提供粮食、军力。这步棋,伪周下的绝妙啊!”
徐仲雅脸色不由自主的一沉:“这么说来,伪周反过来是利用了我们散播的消息,让河南的百姓自动的向关中迁移,既避免了强行迁移百姓可能造成的反抗,又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马云也明白了过来,郭威充实关中,这是因为关东之地,不管是山西、河北还是河南事实上都处在几大强敌的威胁之下,河东的刘崇和郭威是死敌,绝对不是可能妥协的;而契丹,他要想发展壮大自己,向西、向东、向北,都是属于花费大,获利少,只有南下中原,轻车熟路,收益也多,因此,契丹和伪周也是基本上没有和平的可能,更何况还有河东的刘崇在中间挑拨呢;而南边的楚国,由于楚国是要统一天下的,这么一来,和郭威天生就是一对敌手,两国之间也是基本上不能协调的。这么一来,关东之地,很有可能全部变为战场,如果郭威将自己的产粮区设在了河南,那么一旦楚军北上,百姓一年的劳作就有可能彻底泡汤了,在这种情况下,反倒不如,充塞关中,把关中重新建设起来。以关中之地,东向以争天下,当年的秦国、刘邦、杨坚、李世民都是这么干的。
范质说道:“陛下勿忧,当今的天下,和过去已经不大相同了,当年的天下,独独是关中富庶,而关东之地,相对贫瘠,可自中唐以来,江南发展迅速,苏杭更有天堂之称,有人说:‘苏杭熟,天下足。’关中富庶是富庶,可是咱们依靠江南,就足以和伪周对峙了,更何况,北面还有契丹人呢!”范质这么说,显然是表明了他的态度,对峙,坐等,等到伪周内乱的时候,大举出兵。可是,伪周会不会内乱呢?就算现在郭威年纪大了,可是正因为郭威年纪大了,他不太可能再生个儿子了,这皇位肯定是要传给郭荣的,郭荣可是比郭威还要厉害的角色啊。就算郭荣是短命鬼,可是赵匡胤比郭荣也差不了太多啊,马云年纪虽然不大,可是怎么等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马云不愿意等,他手下的大臣也有不愿意等的。
“范大人,话不是怎么说的。陛下,臣不惧伪周充实关中,臣怕伪周充实关中之后,南下伐蜀,一旦伪周攻破了蜀国,占有了长江上游,那么对咱们大楚的威胁,可就不能同日而语了。更何况,关中之地本就富庶,一旦被伪周发展了起来,伪周有了固定了钱粮产区,就有了长期持久下去的本钱,楚周之争恐怕就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了。”李骧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