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代逆天_崆峒007【完结】(667)

  霹雳弹、震天雷?还是弩床、抛石机,一时间郭荣脑子里划过了很多东西,不过,王朴的这个问题很笼统,倒是不好回答。郭荣想了想,还是不能确定答案,终于好奇的问道:“是什么特点啊?”

  “楚军最大的特点是,从来不与,或者尽量避免和敌人的最强军队作战。灭南平,他用得是诈城计,如果南平王死守荆州,就算楚军的人数在多上一辈,恐怕短时间内也很难取胜。马云北伐的时候,契丹的主力事实上已经北返了,南下岭南的时候,刘氏的主力一部分被李唐牵制,一部分被活活烧死,到了灭李唐的时候,李唐十数年的精兵,早就被楚国用计消磨的一干二净,以至于楚军屡屡以少胜多,短短两个月就破了李唐。”

  王朴顿了下继续说道:“前一阵子,楚国派出使者,入契丹,访太原,结好孟昶,为的是什么?契丹主兀律不是告诉咱们了吗?楚国想发动四国的力量,不断的消耗我军。这说明什么?说明楚国先削弱敌人,而后强攻的方法始终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楚军怎么可能全力出击,和我们大周决一雌雄呢?”

  正文 第43章 激战

  第43章激战

  太和二年(即大周广顺二年)九月中旬,楚国皇帝马云抢在蜀国之前,将新科状元郎徐再洲的《顺天罚逆讨贼书》传檄天下,讨贼书上列了郭威大罪12款,小罪65条,从头到脚把郭威批了个一无是处,禽兽不如,就连郭威脸上的麻雀刺青,也被讽刺称画虎不成反类犬。紧接着,马云又正儿八经的颁布了讨贼令,在东西两线,动员大军20万,讨伐郭威。

  为什么楚国要抢在蜀国之前,传檄天下呢?无非是想抢个带头大哥的名头,让天下人都知道,是大楚率先北伐,是老大,而蜀国则像小弟一样,只是跟进而已。这么一来,天下人就都知道楚国是当之无愧的讨周盟主。而楚国自己在《顺天罚逆讨贼书》的最后一段,也是热情洋溢的自我标榜道:大军北伐,上顺天意,下合民心;以仁伐暴,以顺讨逆,迎者景从;百姓欢呼雀跃,箪食壶浆,以应王师……在这一段里面,大楚官方指出,北伐,不仅仅极大的增加了天下人的民族自豪感,加深了对大楚的认同感,同时也扩大了楚国的国际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王师北伐标志着,整个华夏迈入了新的纪元。

  可惜,由于周楚边境是长期封锁的,这份义正言辞的《顺天罚逆讨贼书》压根就没有传到传到中原去(五代时期,老百姓思想道德水平极高,可惜文化素质很低,没几个人识字的,捕风房就算把这檄文传到中原,对整个战局也没什么影响,反而有可能暴露自己),不仅没有传到中原,就连蜀国、河东等地,也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也没法传进去(这些地方的官府认为人家才是正儿八经的天命所在)。

  搞到最后,楚国官方的这个“天下人”,仅仅指的是楚国统治区域内的老百姓,而这个“国际影响”也仅仅存在于口头表达上(当时的五大强国,契丹、大周根本不吊楚国,北汉唯唯诺诺,没有什么瓷实话;至于蜀国,人家还认为自己才是老大呢)。但是,由于楚国舆论上的造势,让楚国辖区的老百姓民族自豪感空前刚涨,大有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天下虽大,咱们大楚可是头一份;更有不少青年人纷纷要求参军入伍,打过淮河去,统一全中国。

  在楚国马云、李骧这些高层看来,对伪周进行骚扰是正确的。而在十月对伪周进行骚扰就更加英明了,因为十月中旬要种庄稼了。他们对这次战争的定义,与其说是北伐中原,倒不说是北伐庄稼地。马云甚至把楚国仅有的马军下放到了徐州、唐州,就是让大军出动的时候,让马军在中原驰骋,把老百姓给祸害一顿。

  从这点来看,马云挺损的。其实打仗已经是耽误农耕了。中国古代战争,对兵力计算有很大出入,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民壮的问题。就是那些运送军械和粮草的民壮算不算兵,其实,在很多时候,那些人就是当地的老百姓,运军粮事实上就是服徭役的一种。可马云还派马军(当然扮成马贼)出动,准备烧人房子,坏人家的庄稼。

  可是,在地方上,比如朱元等人,他们对马云的骚扰政策,并不是很赞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马云一直觉得伪周的军队不好对付,可是朱元这些人和山南的丁思瑾不一样,他们并不认为伪周的军队就比楚军厉害。朱元还秘密上奏章,提出了“萧县计划”,他想在萧县设计一个圈套,让伪周军队跳进来,和伪周军在萧县大打一场。

  马云沉思了很久,终于同意了这个计划。为什么呢?虽然楚国的真是意图的是金州,可是,在淮北必须要和周军进行一场战争,如果在淮北不能给周军施加很大的压力,那么一旦蜀军败退,关中的白衣军没有了后顾之忧竭力南下攻蜀,那可就不妙了。让朱元在淮北真真正正的打一场也好。不过,他却是再三要求,打仗可以,但是规模一定要控制在徐州范围内。

  九月底,楚军正式出兵。

  在东线,由东路行营总管朱元(在淮南以及徐州等地,楚国驻扎了十三万人马,为了避免专权,马云设置了行营总管这儿一个官职,管辖淮南道和河南道(徐州一带))全权负责,从光州(今安徽潢川)、寿州(今安徽合肥)到濠州(今安徽蚌埠东),这一线全都是在淮河以南,这三州兵马共计7万人,已经全部动员起来,淮河之上走船斗舰,往来不绝,可惜,是干打雷不下雨,对伪周的蔡州(今河南汝南)、颍州(今安徽阜阳)虎视眈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