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代逆天_崆峒007【完结】(725)

  杨衮抱着膀子,仔细的看着地图,神情淡然,李廷儒也才不多这家伙到底在想些什么。只是自己主意已经出了,要是杨衮拿不定主意,他也是徒呼奈何。

  杨衮沉思了许久说道:“伪周甚是看重河北,昔年郭威造反,河北精兵进入边境之后,大部分都去了南方,可为了巩固河北,伪周在河北大肆扩军,区区河北之地已经不下20万人马,虽然良莠不齐,可蚁多咬死象啊。再说,郭荣素来知兵,他这样调集军队,又怎么知道他不是在邢州一带设好了圈套,正等着我往里面钻呢?”

  李廷儒大笑:“人称杨将军是当世骁将。今日一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杨衮涵养甚好,不仅不生气,还微笑道:“李大人,话好说,事难做啊。在下不能不提我麾下的三万弟兄好好考虑啊!这是三万条人命,可不是三万颗大白菜啊。”

  李廷儒左手负手,右手则指着地图,说道:“潞州之东,正是巍巍太行山,由此天险在,绝对不适合大军通过,所以,周军以此为仰仗,大摇大摆的将邢州等地兵马掉过来。他这么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用担心汉军还偷偷越过太行山。如果您是神武皇帝,这支汉军在您的统帅下,在眼下这种情况下,在潞州尚未攻克时,指挥军队翻过太行山吗?”

  李廷儒盯着杨衮,一字一句的问道。杨衮却是一笑:“在下自然不会了。先不说别的,单单是穿越者太行山,恐怕就要折掉不少人马,再说了,就算军队可以从太行山穿越,可是,粮草可怎么翻山运送啊?到了山那边,只要敌人坚壁清野,不用打,过不了三天,汉军自己就要垮掉。”

  李廷儒说道:“将军既然知道,那么您还认为周军会在太行山之东设下埋伏吗?再说了,单单在泽州(治所是晋城),周军就聚集了10万人,如果还要在邢州设伏,那么河北其他的地方,岂不是彻底空虚了起来了吗?别不说,易州、雄州这些毗邻贵国的州县,周军也敢空虚下来吗?他没有那么多兵设伏!”

  杨衮摸着胡子又说道:“即便如此,恐怕周军也会在太行山派出一些人马警戒吧。只要再险要之处,放上几个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纵使有三万大军,也没有办法啊。再说了,人可以爬山,这马可怎么爬山啊?”

  “杨将军,太行山之东是伪周,太行山之西则是汉国。太行山是两国边界,汉国手中也是掌控有穿越太行山的关隘的。”

  “李大人是说太原府之东的古关吗?从那里出太行山,至少要耗费两天之间啊,而且出了古关就是恒州,那里周兵极多。恐怕不易于作战吧。”杨衮说道。

  “将军的麾下,好像都是骑兵吧。您出了古关一路南下,谁能拦得住你啊。你大可以在邢州、相州、大名府一带来往纵横。等周军反应过来,您在徐徐退兵,也不晚啊。”李廷儒说道。

  杨衮点了点头,他又说道:“可是我要是孤军深入,别的不说,这军粮该如何解决啊?”

  抢呗。李廷儒心中暗道:你们契丹又不是第一次干,还装什么纯洁啊。可他毕竟是文化人,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孙子云:因粮于敌。将军不会忘了吧。”

  杨衮瞟了眼李廷儒,笑了。读书人的事儿,偷不叫偷,叫窃。这抢粮食、打草谷,不叫抢粮食、打草谷,叫“因粮于敌”。杨衮皱着眉头道:“我军三万众,河北又贫瘠,恐怕不好因粮于敌吧?再说了,河北有了前些年的教训,恐怕也不太好打草谷了。”杨衮话里有话,这年头,河北战乱频繁,导致河北民风善战,7年前,大皇帝耶律德光,可就差点被河北农民给打死了。派出些小部队打草谷,各人自扫门前雪,那自然是不妨事的。如果大批军队进入,河北同仇敌忾,那可就不妙了。

  李廷儒瞥了眼杨衮,一时搞不清楚他是什么意思。莫非杨衮想问自己要钱,自己身为外交官,为了搞好关系,手上确实是有点钱的,可是,杨衮张口闭口就是三万大军,自己那点小钱,扔到三万人里面,连个回音儿都听不到,再说了,自己有钱,可也没有粮草啊。退一步讲,就算自己替楚帝马云答应给杨衮军粮,隔着黄河,楚军也是运不过来的啊。更何况,现在的楚国就缺两样的东西,一是士兵,而是粮草军械。想给也没有啊。

  看着李廷儒沉默不语,杨衮反倒笑了:“我听说李大人和田雨田大人是同窗好友,可是真的?”

  正文 第94章 全国大吹捧

  李廷儒说道:“同窗倒不是,不过却是同年考中的。”李廷儒边说边再观察杨衮的表情,杨衮听到自己否认之后,眼睛里竟然露出了一丝失望,虽然这种眼神的变化只是一闪而过,可还是被李廷儒敏锐的抓住了。李廷儒转口说道:“不过,我和田大人在金陵就是同部官员,关系向来极好。可以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了。”

  杨衮一喜,嘴上随意的感慨了那么一句道:“楚国人才何其多也。田雨田大人在上京,据说可以经常出入皇宫,不知李大人听说了吗?”

  李廷儒、田雨是鸿胪寺官员,和捕风房互不相关。可是,李廷儒、田雨并不是两眼一抹黑,正因为他们身份公开,互相传递信息,反倒可以派人大摇大摆的出入边境。比起捕风房的秘密活动还更加便利一些。李廷儒自然是知道田雨在契丹中混得很好,和耶律璟的关系极为融洽,可惜,耶律璟不是什么雄主,除了坚持“一日一喝,逢喝必醉”之外,耳根子很软,对国家大政往往拿不定主意。不然契丹在北、楚国在南,伪周想不灭亡都不成。当然叶绿景的这个德性,在李廷儒反倒是好事,耶律德光的中原行对契丹伤害太大,耶律景这样的无为而治,反倒加速了契丹国力的恢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